[实用新型]一种树脂混料搅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1473.X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9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薛飞;刘施楠;张灿利;刘泓锌;关树云;马常钧;李红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F7/18;B01F1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郑园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脂 搅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树脂混料搅拌器。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中,搅拌能加快物料的传质和传热,因此,搅拌器在化工设备中被广泛应用。生产中,树脂合成和混料的反应釜底部大多是半球形,框式和锚式因其结构简单,搅拌效率高等经常应用。近几年,随着高分子反应物料等粘度的增加,简单的框式搅拌器搅拌不均匀,容易出现死角,空气气泡混合在树脂中难以消除,特别是用于发泡的树脂混料,直接影响到发泡泡沫的质量,给生产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树脂混料搅拌器,该搅拌器可以加剧物料间的传质和传热,提高搅拌效率,能够使反应釜的底角和器壁等各个位置的物料都能得到充分搅拌,有效减少物料间滞留的气泡,使物料混合更加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树脂混料搅拌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树脂混料搅拌器,包括搅拌轴,在搅拌轴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搅拌框,所述搅拌框为U形搅拌框,搅拌轴的下端与U形搅拌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搅拌轴中部通过连接支架与U形搅拌框的U形开口处固定连接,在搅拌轴下部垂直设置有至少一组搅拌桨叶,所述搅拌桨叶位于搅拌框内。搅拌轴在转动时可以带动与搅拌轴固定连接的搅拌框和搅拌桨叶同步转动,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搅拌,通过将搅拌框设置为U形搅拌框,U形搅拌框的外形与反应釜底部形状相契合,可以对反应釜底部的物料进行搅拌,消除了搅拌死角的情况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搅拌桨叶数量有三组,竖向交错设置在搅拌轴上。通过将搅拌桨叶设置为三组,可以使搅拌更充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每组搅拌桨叶均包括两片桨叶片,两片桨叶片相对设置在搅拌轴的左右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每组搅拌桨均包括三片桨叶片,三片桨叶片以搅拌轴为圆心,均匀分布在搅拌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每片桨叶片上的金属片,所述金属片至少一个交叉固定设置在桨叶片上。通过在桨叶片上设置金属片,金属片能够改变物料的流动方向,使物料流动复杂,让物料的传质和传热剧烈,同时,能有效减少物料中混合的气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片与桨叶片的夹角为20-9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片为长方形金属片、梯形金属片或三角形金属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搅拌框数量为两组,两组搅拌框交叉设置在搅拌轴上。搅拌框能有效改善反应釜底部和器壁物料的混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每组搅拌框外侧的扰流片,所述扰流片为两组,分别设置在U形搅拌框的左侧壁上部和右侧壁下部。通过在搅拌框外侧设置扰流片,可以进一步对反应釜及搅拌框之间的物料进行扰流,进一步使料流动更加复杂,让物料的传质和传热更加剧烈,同时,能有效减少物料中混合的气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扰流片为橡胶片。通过在搅拌框壁上设置耐磨软质橡胶片,可以让橡胶片紧贴器壁,能使器壁上的粘稠树脂得到很好搅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树脂混料搅拌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合理,加剧物料间的传质和传热,提高搅拌效率,能够使反应釜的底角和器壁等各个位置的物料都能得到充分搅拌,有效减少物料间滞留的气泡,使物料混合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树脂混料搅拌器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树脂混料搅拌器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树脂混料搅拌器实施例2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树脂混料搅拌器,包括搅拌轴1,在搅拌轴1上设置有一组搅拌框2,所述搅拌框2为U形搅拌框,搅拌轴1的下端与U形搅拌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搅拌轴1中部通过连接支架3与U形搅拌框的U形开口处固定连接。在搅拌框2外侧设置有扰流片6,所述扰流片6为两组,分别设置在U形搅拌框的左侧壁上部和右侧壁下部。所述扰流片6为橡胶片,通过在搅拌框2壁上设置耐磨软质橡胶片,可以让橡胶片紧贴反应釜器壁,能使反应釜器壁上的粘稠树脂得到很好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14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坩埚
- 下一篇:生产双马来酰亚胺系列产品的原料分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