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锥形孔板式气液两相流量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1672.0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5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涛;于志刚;杨仓海;程世东;黄天虎;邱奇;徐梅赞;田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36 | 分类号: | G01F1/36;G01F1/42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形 板式 两相 流量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及一种锥形孔板式气液两相流量计,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气田井口的不分离在线计量气井气液两相流量的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单井计量工艺主要有集气站内分离计量工艺及井口湿气在线计量工艺两种,其他气液两相在线计量技术成本太高,目前还未在国内气田实现商业化应用。
集气站内分离计量工艺是将气井产出流体集输至集气站内,通过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单独计量,分离计量工艺计量精度较高,但工艺复杂,投资较高。
井口湿气在线计量工艺是采用单相流量计在线计量气井产气量,不计量液量,井口湿气在线计量工艺无法计量单井产液,且在含液情况下气量计量误差大。
目前国内气田单井计量工艺仍主要采用集气站内分离计量工艺,近年来多家单位开展了气液两相不分离在线计量技术研究,主要采用以下计量原理:一是采用两个或多个单相流量计组合,根据其不同单相流量计对湿气计量的不同虚高特性,联立求解得出气液两相流量;二是采用单相流量计结合微波、射线、声波等技术。但其结构复杂且计算量较大。
专利号为201010208042.6,申请了“锥型孔板流量计”,,包括锥型孔板、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算机,其特征是在锥型孔板前端设置有压力变送器,在锥型孔板上方设置有差压变送器,在锥型孔板后端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与流量计算机连接。但该专利所涉及的锥形孔板流量计容易使气井井口流动不规则性增大,进而增大误差,且该专利中的锥形孔板密封方式只适合中低压气井计量,使用范围较窄;另外,该流量计结构采用分体式,即将一次仪表采集压力、差压、温度信号通过信号线传输至独立的流量计算仪,结构分散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用于计量气液两相流量的井口湿气在线计量工艺无法计量单井产液,且在含液情况下气量计量误差大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锥形孔板式气液两相流量计,包括上游计量管段和下游计量管段,所述上游计量管段和下游计量管段之间安装有锥形孔板节流件,锥形孔板节流件的上端分别通过第一取压管连接有差压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二取压管连接有智能流量变送器;
所述上游计量管段内设置有流动调整板;
所述下游计量管段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锥形孔板节流件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均为倒锥形敞口,出口端的开口角度小于入口端的开口角度。
所述流动调整板上设置有过流孔。
所述上游计量管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
所述下游计量管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法兰和第四连接法兰。
所述第一取压管设置在第二连接法兰的顶端,第二取压管设置在第三连接法兰的顶端。
所述第一取压管的顶端连接有差压压力传感器,第二取压管的顶端连接有智能流量变送器。
还包括设置在取压管底端的取压阀。
所述取压阀包括设置在第一取压管的底端的第一取压阀,和设置在第二取压管的底端的第二取压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锥形孔板气液两相流量计主要由锥形孔板节流件、流动调整板、智能流量变送器、一体化差压压力传感器等组成,其中锥形孔板的锥形结构可利用气流冲刷作用进行清洁,可以适应从井口流出的非洁净流体;而流动调整板可以调整气液两相流动的不规则性,进而使气液两相均匀混合,提高气液两相流量计的计量精度,实现气液两相不分离在线计量;该锥形孔板气液两相流量计采用的一体化差压压力传感器使整个流量计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简洁。本锥形孔板气液两相流量计可以实现气液两相不分离在线计量,实现计量单井产业,实现在含液情况下的高精度计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锥形孔板气液两相流量计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锥形孔板气液两相流量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锥形孔板节流件的俯视图。
图4是锥形孔板节流件的侧视图。
图5是锥形孔板节流件和计量管段的结构图。
图6是流动调整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智能流量变送器的电路框图。
图8是锥形孔板气液两相流量计的安装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1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