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通讯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3151.9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6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48;H01Q1/52;H01Q1/22;H01Q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通讯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通讯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移动终端设备的外观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具有金属外壳的移动终端,由于其具有的质感和耐磨性能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相关技术的移动通讯终端通常包括金属外壳以及设置在金属外壳内的多个天线结构,金属外壳包括金属背壳、与金属背壳顶端相连的金属盖以及与金属背壳和金属盖同时相连的金属环。位于金属外壳内的这些天线结构通常以金属外壳上的金属环或金属盖作为天线的辐射体。但由于金属环或金属盖的长度固定,导致天线结构的谐振频率不易调试,而且多个天线结构之间的隔离度较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移动通讯终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谐振频率易于调节且多个天线结构间的隔离度好的移动通讯终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通讯终端,其包括金属背壳、主板、第一天线结构和第二天线结构,所述第一天线结构和第二天线结构具有共同的辐射部分,所述第一天线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板上的第一馈电脚,所述第二天线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板上的第二馈电脚,所述辐射部分包括与所述金属背壳端部相连的金属顶盖、与所述金属顶盖和金属背壳相连的金属环、用于绝缘隔开所述金属背壳、金属顶盖与所述金属环的绝缘件、以及设于所述绝缘件上且用于电连接所述金属顶盖与金属环的连接件,所述金属顶盖接地,所述第一馈电脚和第二馈电脚分别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两侧且与所述金属顶盖抵接,该移动通讯终端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板上的第一接地脚和第二接地脚,所述第一接地脚和第二接地脚分别位于所述连接件两侧且与所述金属环抵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天线结构包括WIFI天线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天线结构还包括GPS天线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天线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主板上且与所述金属顶盖相对设置的寄生天线。
优选的,所述第一天线结构为分集天线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天线结构为GPS天线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天线结构为分集天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调节连接件的位置可以方便地调节各天线结构的谐振频率,且通过在主板设置与金属环抵接的第一接地脚和第二接地脚来达到改善各天线结构隔离度以及调节各天线结构的谐振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通讯终端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通讯终端的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通讯终端中主板与第一馈电脚、第二馈电脚、第一接地脚和第二接地脚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移动通讯终端100包括金属背壳101、与金属背壳101相连的屏幕102、主板103、第一天线结构和第二天线结构。第一天线结构和第二天线结构具有共同的辐射部分。第一天线结构包括位于主板103上的第一馈电脚104和位于主板103上相应的数据处理电路,第二天线结构包括位于主板103上的第二馈电脚105以及位于主板103上与之对应的数据处理电路。
辐射部分包括与金属背壳101端部相连的金属顶盖106、与金属顶盖106和金属背壳101相连的金属环107、用于隔开金属背壳101、金属顶盖106和金属环107的绝缘件109、以及设于绝缘件109上的连接件108。连接件108一端与金属顶盖106抵接,另一端与金属环107抵接。连接件108为导体,其作用是将金属顶盖106和金属环107电连接。金属顶盖106接地,第一馈电脚104和第二馈电脚105分别位于连接件108的两侧且与金属顶盖106抵接。在本实施例中,金属背壳101是与主板101上的接地点电连接的,金属顶盖106的接地方式是通过金属片110与金属背壳101电连接来实现的。金属片110设置在绝缘件109上,其一端与金属背壳101抵接,另一端与金属顶盖106电连接。通过调节金属片110的位置可以达到调节各天线结构的谐振的目的。金属顶盖106还可以通过一金属端子与主板101上的接地点直接电连接,但该种电连接方式会影响天线的谐振频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声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31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