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仿生自排水发动机排气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4624.7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3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春;李雪丽;孙鸿志;高美红;吴正阳;王现宝;章甘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25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生 排水 发动机 排气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消声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照植物叶片表面的水分蒸腾作用驱动树干内部流体实现远距离运输的原理来实现自排水功能的仿生发动机排气消声器。
背景技术
消声器是汽车发动机的重要附件,用于减小发动机排气的噪声。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经三元催化装置净化处理以后主要为水蒸气和酸性气体。消声器处于整个排气系统的末端,尾气的温度相对较低,易使水蒸气冷凝成水,从而与酸性气体形成酸性溶液积存于消声器内部。消声器本身为金属材质,长期与酸性溶液接触会腐蚀消声器材料,使消声器的消声性能严重下降,最终造成消声器失效。
解决排气消声器积水问题的常用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消声器端盖或壳体底部上打孔排水,此方法可有效排出积聚在消声器腔体内的积水。但是,由于排水孔的存在,致使排气系统漏气严重,削弱了消声器的降噪作用,同时也容易引起消声器的腐蚀问题,导致消声器使用寿命缩短。另一种方法是应用虹吸原理,气流经过排气芯管时,将消声器底部的存水通过虹吸管吸到排气管中排出。但该方法排水不彻底,而且虹吸管位置的确定有严格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仿生自排水发动机排气消声器。本实用新型基于植物叶片表面的水分蒸腾作用驱动树干内部流体实现远距离运输的原理,通过毛细力吸取消声器底部水分,在蒸腾作用的驱动下将水排出,从而实现发动机排气消声器的自排水功能。本实用新型排水彻底、安装位置的没有严格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由消声器壳体、进气口穿孔管、隔板、前端盖、后端盖、出气口穿孔管、金属多孔材料层和金属多孔管组成,进气口穿孔管和出气口穿孔管分别穿设在消声器壳体内部,进气口穿孔管和出气口穿孔管由位于消声器壳体内部的隔板支撑,消声器壳体的前后端分别由前端盖和后端盖封闭,进气口穿孔管的前端从前端盖伸出,出气口穿孔管的尾部从后端盖伸出,出气口穿孔管的内壁焊接或铆接金属多孔材料层,出气口穿孔管的底部垂直连接金属多孔管,金属多孔管的上端与金属多孔材料层连通,金属多孔管的下端位于消声器壳体内部的底部,金属多孔管与消声器壳体底部存水接触。
所述的金属多孔材料层的厚度为3mm。
所述的金属多孔材料层为通孔结构,金属多孔材料层具有吸水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发动机运转时,由于蒸腾作用及毛细力的作用,消声器壳体腔体底部的积水通过金属多孔管不断的进入金属多孔材料层。水将金属多孔材料层润湿,在消声器排气的作用下,水以水分子或以小液滴的形式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引入了模仿植物叶片(在本实用新型中指的是焊接或铆接在出气口穿孔管上的金属多孔材料层)表面的水分蒸腾作用驱动树干(在本实用新型中相当于焊接在出气口穿孔管上的金属多孔管)内部流体运输,从而实现消声器自排水的功能,在技术上可实现水分更快速进入排气管,从而随高温气流排出,同时避免了在消声器端盖或壳体上开孔,可有效防止因酸性溶液而引起的消声器壳体锈蚀、蚀穿等严重影响消声器消声性能的现象发生,延长消声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消声器壳体1、进气口穿孔管2、隔板3、前端盖4、后端盖5、出气口穿孔管6、金属多孔材料层7和金属多孔管8组成,进气口穿孔管2和出气口穿孔管6穿设在消声器壳体1内部,进气口穿孔管2和出气口穿孔管6由位于消声器壳体1内部的隔板3支撑,消声器壳体1的前后端分别由前端盖4和后端盖5封闭,进气口穿孔管2的前端从前端盖4伸出,出气口穿孔管6的尾部从后端盖5伸出,出气口穿孔管6的内壁焊接或铆接金属多孔材料层7,出气口穿孔管6的底部垂直连接金属多孔管8,金属多孔管8的上端与金属多孔材料层7连通,金属多孔管8的下端位于消声器壳体1内部的底部,金属多孔管8与消声器壳体1底部存水接触。
所述的金属多孔材料层7的厚度为3mm。
所述的金属多孔材料层7为通孔结构,金属多孔材料层7具有吸水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发动机运转时,由于蒸腾作用及毛细力的作用,消声器壳体1腔体底部的积水通过金属多孔管8不断的进入金属多孔材料层7。水B将金属多孔材料层7润湿,在消声器排气的作用下,水B以水分子或以小液滴的形式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46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