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电主轴的新型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4973.9 | 申请日: | 2014-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3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汤秀清;朱胜利;赖燕根;李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5/12 | 分类号: | F16C35/12;F16J15/5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主轴 新型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电主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电主轴的新型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高速电主轴一般包括轴芯、轴承座、轴承等部件,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座固定、内圈与轴芯固定,轴芯上螺接有轴承内圈压盖,轴承座上通过螺栓固定有轴承外圈压盖,电主轴的旋转部分由轴芯、轴承的内圈、轴承内圈压盖以及固定在轴芯上的轴套组成,为了使电主轴能够高速的转动,轴承外圈压盖与轴承内圈压盖之间预留有装配间隙,该装配间隙容易导致外部气压或杂质(灰尘或工件加工会产生的微小颗粒)进入到主轴内部,影响主轴的正常工作以及使用寿命。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现有的一些高速电主轴通常外加密封气源,利用高压气体实现上述装配间隙的密封,其虽然能够有效的避免外部气压以及杂质进入电主轴内部,但是其需要在部分零部件上加工相应的气路,增加了零部件加工以及装配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高速电主轴的新型密封结构,其能够有效避免外部气压以及杂质对电主轴的影响,同时降低零部件加工以及装配的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高速电主轴的新型密封结构,包括轴承座、穿接在轴承座内并通过轴承与轴承座枢接的轴芯、固定在轴芯上用于顶压轴承内圈的内圈压盖、固定在轴承座上用于顶压轴承外圈的外圈压盖,内圈压盖的外侧面为一外锥面,外圈压盖的内侧面为一内锥面,内锥面位于外锥面的外侧并与外锥面之间形成一间隙,该间隙与轴芯的距离由靠近轴承的一端向着远离轴承的一端逐渐增大,且该间隙远离轴承的一端通过一通道延伸至电主轴的外部。
内圈压盖上具有一由外锥面远离轴承的一端向外延伸的配合面,通道位于配合面和外圈压盖下端面之间,且该通道呈迷宫形。
轴承的内圈与内圈压盖之间还夹持有一轴套,轴套与外圈压盖之间形成一由轴承下端面延伸至间隙的空隙,该空隙呈迷宫形。
内锥面和外锥面的锥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内圈压盖和外圈压盖之间的间隙设置为倾斜状态,在电主轴高速转动时使间隙两端形成压力差,从而有效的防止了杂质进入到电主轴内部;同时,相比于现有外加密封气源进行密封的电主轴,本实用新型具有零部件加工以及装配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视图;
其中:10、轴芯;20、轴承座;30、轴承;40、轴套;50、内圈压盖;51、外锥面;52、配合面;60、外圈压盖;61、内锥面;62、下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高速电主轴的新型密封结构,其包括轴芯10、轴承座20、轴承30、内圈压盖50以及外圈压盖60,其中,轴芯10穿接在轴承座20内,且该轴芯10通过轴承30与轴承座20枢接,具体的是,轴承30的外圈固定于轴承座20、内圈固定于轴芯10,内圈压盖50螺接在轴芯10上并用于顶压轴承30的内圈,外圈压盖60通过螺栓固定于轴承座20的下端面并用于顶压轴承30的外圈;内圈压盖50的外侧面为一外锥面51,外圈压盖60的内侧面为一内锥面61,该内锥面与61位于外锥面51的外侧,并且内锥面61与外锥面51之间形成一间隙,该间隙由上至下逐渐的向外倾斜,也就是说,间隙与轴芯10的距离由靠近轴承30的一端向着远离轴承30的一端逐渐增大,参见图2中所示,间隙的上端部a处的直径小于间隙下端部b处的直径,且该间隙远离轴承30的一端(即b处)通过一通道延伸至电主轴的外部。
在电主轴的转动部分(轴芯10、内圈压盖50、轴承30的内圈)高速转动时,由于b处的直径大于a处的直径,因此间隙a处的线速度小于b处的线速度,根据伯努利原理,a处的气压大于b处的气压,在间隙的两端形成一定的压力差,从而使有效的阻止了杂质和外部气流由b处向着a处流动,从而也就避免了杂质进入到电主轴内部。由于仅仅在外圈压盖60上加工内锥面61、在内圈压盖50上加工外锥面51,因此,无需在外圈压盖60和内圈压盖50上加工气流通道,从而降低了零部件的加工以及装配难度。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在b处和a处形成较大的压力差值,上述的内锥面61和外锥面51是平行的,也就是说,其二者的锥度是相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昊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49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用可拆联轴节
- 下一篇:全覆盖式防尘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