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压器净油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5422.4 | 申请日: | 2014-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6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程云怒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望江变压器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5/00 | 分类号: | B01D15/00;H01F27/14;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明书 |
地址: | 40122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制造领域,特别涉及变压器净油管。
背景技术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内的铁芯和绕阻全部浸在变压器油中,变压器油起到绝缘和冷却的作用,但是变压器油容易受到空气及杂质的影响导致其老化变质,性能下降;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变压器净油管,其包括净油管内设置的吸附剂,通过过滤油箱中的变压器油达到净化变压器油、延长变压器油使用寿命的作用,由于净油管具有一定重量,并且为了观察吸附剂是否已经失效,需要在净油管上开设观察窗,现在的净油管上的观察窗一般采用玻璃材料或是透明的塑料,吸附剂采用硅胶时常在其中放人一部分变色硅胶(用3%氮化钴水溶液将硅胶浸渍后,在120~140℃高温下干燥4~6h,使水分蒸发即呈兰色),当变色硅胶由兰色变为淡红色时,表明吸附剂已经受潮,必须更换和干燥。
现在更换净油管里面的填充物时候,需要到达变压器位置处才能进行作业,造成维修的不方便,更换好后的净油管由于净油管内的硅胶为干燥状态,经油浸泡会产生大量气泡,会造成变压器的气体继电器断开,所以需要长时间的给变压器进行排气后才能使用,这样不但影响了供电效率,还造成操作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能够便于净油管的快速安装并使得变压器快速投入使用的变压器净油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压器净油管,包括净油管体和内芯,内芯设置在净油管体内部,内芯为玻璃圆管,内填充有吸附剂,内芯壁设置有多个通孔,内芯的上端设置有出油管,出油管穿过上密封盖与变压器油箱连通,所述进油管设置在净油管体的下端,所述进油管和出油管的管头为法兰连接头,且进油管和出油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净油管体为不锈钢,其外壁设置有对称的定位槽和竖直的观察窗。
本方案的净油管在使用的时候,要配合变压器油箱上支架,变压器油箱外侧的支架是上下各一组平行管,净油管在安装时候,首先通过定位槽和平行管配合,将净油管的进油管和出油管与变压器油箱上的接头对位配合,然后密封紧固上法兰连接头。打开各阀门,即可进行使用。需更换时候,将进油和出油管的阀门关闭,通过法兰将净油管拆卸下来,直接更换上已经经过排气后的新的净油管,直接合闸就可以进行再次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观察窗观察到吸附剂出现变色,即说明需进行更换净油管,拆下进油管和出油管上的法兰,使得净油管脱离变压器油箱,直接更换上已经排完气的净油管,这样在变压器上对吸附剂更换,免去了长时间排气的工序;2、本方案采用内芯对吸附剂进行盛装,改变以前直接装在净油管内的做法,能够直接通过取出内芯来实现吸附剂的更换。
作为优选的方案,为了清理油箱内的铁磁性物质,所述内芯底部设置有一圈永磁体,如果过滤的变压油内含有铁磁性物质,将会在过滤过程中被永磁体吸附。
作为优选的方案,内芯顶部设置有吊耳;在取下整个净油管后,通过吊耳直接将内芯取出。
最后,为了防止在预装油时候还有部分气体残留在净油管内,所述净油管上盖设置有放气阀。由于在预装填吸附剂可能会有残留气体在内部,在安装时候有,一旦发现也可以通过放气阀对内部气体进行排除。
附图说明:
图1为变压器净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净油管的内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净油管安装在变压器上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举:净油管体1、定位槽2、观察窗3、内芯4、吊耳5、出油管6、通孔7、永磁体8、变压器油箱9、支架10、进油管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变压器净油管包括净油管体1和内芯4,内芯4设置在净油管体1内部,内芯4为玻璃圆管,内填充有吸附剂,内芯4壁设置有多个通孔7,内芯4的上端侧壁设置有出油管6,出油管6与变压器油箱9连通,进油管11设置在净油管体1的下端,进油管11和出油管6的管头为法兰连接头,且进油管11和出油管6上设置有阀门,所述净油管体1为不锈钢,其外壁设置有对称的定位槽2和竖直的观察窗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望江变压器厂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望江变压器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54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净化污酸的圆锥沉降槽
- 下一篇:三角跨栏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