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锥弓根钉置钉导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6757.8 | 申请日: | 2014-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4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绥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永绥 |
主分类号: | A61B17/90 | 分类号: | A61B17/9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5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弓根钉置钉 导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椎弓根钉置钉导向器。
背景技术
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脊柱创伤复位、畸形矫正等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的进步大大推动了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
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的成功关键是准确置入椎弓根螺钉,置入椎弓根螺钉必须位于三维空间中唯一的一个正确通道上,因此确定了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后,进钉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螺钉进钉方向是指螺钉置入时准确的矢状面角及水平面角,矢状面角是指椎弓根轴线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椎体冠状面垂线的夹角,水平面角是指椎弓根轴线在椎体横断面上的投影与椎体冠状面垂线的夹角。然而,从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开始使用到现在,虽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但临床上植钉手术还是依靠徒手开路,全凭实施置钉手术者的经验和当时的感觉估算进钉的矢状面角及水平面角。这种做法的缺点是:
1、手术中置钉的准确率难以确定,重复性不强,各人的成功率不一样;
2、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手术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椎弓根上旋入螺钉的准确率也难以保证;
3、在手术中为了保证螺钉的位置和方向的准确性往往需要多次X线透视,延长了手术的时间,增加了患者和医务人员X线透视的次数,不但增加了医治的成本,而且还伤害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身体;
4、由于导向器的方向难以掌握,一旦失误损伤了神经和血管,后果更是无法挽回;
5、椎弓根的直径有限,髓腔狭窄,如果经过多次改道后才进入到准确的位置,则大大降低了内固定的强度,导致了内固定的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腰椎弓根置钉导向器,降低手术难度,实现腰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植入。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横向撑开导向件、纵向撑开导向件、两个横向滑动座、两组套筒组件,所述横向滑动座相互对称设置于横向撑开导向件两端,所述套筒组件与横向滑动座相连接,所述纵向撑开导向件一端垂直连接于横向撑开导向件中部,另一端设置有纵向滑动座,所述纵向滑动座上设有导向固定组件,所述导向固定组件包括导向固定件、棘突上缘定位固定件、棘突固定件,所述导向固定件一端与纵向滑动座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棘突上缘定位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棘突固定件与棘突上缘固定件嵌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母、嵌套固定件,所述嵌套固定件与棘突上缘定位固定件一端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固定件与棘突上缘定位固定件转动连接的对应面上设有呈圆形相互配合的第一辐射状齿牙和第二辐射状齿牙,所述第二辐射状齿牙中心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棘突固定件一端边缘上设有槽孔,所述槽孔与嵌套固定件配合连接;所述棘突固定件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螺杆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与导向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杆另一端延伸至棘突固定件外与第一螺母配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组件包括套筒座、活动套、套筒、第二螺杆、第二螺母,所述套筒座位于横向滑动座上方且与横向滑动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套与套筒座通过所述第二螺杆连接,所述套筒座与活动套连接的对应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呈圆形的第三辐射状齿牙和第四辐射状齿牙,所述第三辐射状齿牙中心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螺杆一端与第四辐射状齿牙中心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后延伸至套筒座外与第二螺母配合相连,所述套筒套设于活动套内。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撑开导向件和所述纵向撑开导向件上表面设置有齿条。
进一步的,还包括三组撑开定位组件,所述撑开定位组件分别对应设于所述横向滑动座和纵向滑动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撑开定位组件包括与套筒座固定连接的基座,所述基座内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上的齿牙相啮合,所述齿轮上设置有与其同轴连接的撑开旋钮,所述基座上通过铰接轴铰接有与齿牙相啮合的止回棘爪,所述铰接轴上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铰接轴与齿轮轴向相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辐射状齿牙、第二辐射状齿牙、第三辐射状齿牙和所述第四辐射状齿牙周边均设有角度刻度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均为翼型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永绥,未经林永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67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部固定架
- 下一篇:一种新型肩胛骨接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