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电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79580.7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10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青;何邦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清夏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鼎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3/32 | 分类号: | H02H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4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电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漏电断路器通过导通全波整流桥的输出端电路,从而使位于全波整流器的输入端的脱扣线圈得电,驱使脱扣动作,完成漏电保护的功能。这种传统的漏电断路器的缺陷在于:由于全波整流器采用四个整流二极管连接形成整流桥,在整流桥上施加正、反交变的正弦波电压,因此,整流二极管的PN结将产生可叠加的噪声干扰。另外,位于整流桥后端的可控硅将要承受相当的直流输出电压,温升也相应地处于较高的水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温升低、可控硅及辅助元件的电气规格较小、成本较低的漏电断路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断路器ZK和漏电脱扣器,所述的漏电脱扣器包括零序互感器TA和漏电保护专用集成电路IC,所述的零序互感器TA的检测线圈的输出端,经滤波、降压接至所述的漏电保护专用集成电路IC的输入端,所述的断路器ZK的负载端与脱扣线圈M、整流二极管VD3、稳压电路形成第一回路,所述的稳压电路包括限流电阻串R11、R10、R9、第一稳压管VD1,所述的第一稳压管VD1的稳压端接至所述的漏电保护专用集成电路IC的电源端,所述的稳压电路的两端并接一可控硅VT,所述的可控硅VT的触发极连接至所述的漏电保护专用集成电路IC的输出端。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于:当漏电保护专用集成电路输出漏电保护控制信号,触发可控硅导通时,稳压电路被短接,脱扣线圈上获得足够的吸合电压,因此脱扣线圈动作,完成漏电保护功能。本实用新型中,可控硅的前端电路摒弃整流桥,代替以单只整流二极管,大大的降低了噪声,且,可控硅上的直流输出电压和直流输出电流降为传统电路的一半,电气规格低,温升低,同时,成本也较低。
特别的,所述的断路器ZK的负载端、所述的脱扣线圈M、所述的整流二极管VD3还与分压取样电路形成第二回路,所述的分压取样电路的取样点S经第二稳压管VD2、电阻R8连接至所述的漏电保护专用集成电路IC的锁存输入端。通过以上电路结构的设置,可以保证锁存输入端电压的稳定性,产品出厂时,漏电断路器的电气性能一致。
特别的,所述断路器ZK的负载端输出相间位于所述的脱扣线圈M的两侧分别跨接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通过以上电路结构的设置,实现了可控硅的可靠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漏电断路器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断路器ZK和漏电脱扣器,漏电脱扣器包括零序互感器TA和漏电保护专用集成电路IC,零序互感器TA的检测线圈的输出端,经滤波、降压接至漏电保护专用集成电路IC的输入端,断路器ZK的负载端与脱扣线圈M、整流二极管VD3、稳压电路形成第一回路,稳压电路包括限流电阻串R11、R10、R9、第一稳压管VD1,第一稳压管VD1的稳压端接至漏电保护专用集成电路IC的电源端,稳压电路的两端并接一可控硅VT,可控硅VT的触发极连接至漏电保护专用集成电路IC的输出端。
断路器ZK的负载端、脱扣线圈M、整流二极管VD3还与分压取样电路形成第二回路,分压取样电路的取样点S经第二稳压管VD2、电阻R8连接至漏电保护专用集成电路IC的锁存输入端。
断路器ZK的负载端输出相间位于脱扣线圈M的两侧分别跨接第一压敏电阻RV1和第二压敏电阻RV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清夏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鼎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乐清夏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鼎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795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压力补偿阀
- 下一篇:一种双联电位器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