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氢碳比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0091.3 | 申请日: | 2014-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7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汪勤亚;刘廷斌;王志远;彭良华;兰玉顺;李会;陈兆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3/08 | 分类号: | C10L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栾波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天然气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合成天然气工艺中的一种氢碳比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态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它主要存在于油田、气田、煤层和页岩层。天然气燃烧后无废渣、废水产生,相较煤炭、石油等能源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天然气又可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两种。
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包括油田气、气田气、泥火山气、煤层气和生物生成气等)。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也有少量出于煤层。它是优质燃料和化工原料。天然气主要用途是作燃料,可制造炭黑、化学药品和液化石油气,由天然气生产的丙烷、丁烷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天然气主要由气态低分子烃和非烃气体混合组成。
天然气主要成分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和少量一氧化碳及微量的稀有气体,如氦和氩等。天然气在送到最终用户之前,为助于泄漏检测,还要用硫醇、四氢噻吩等来给天然气添加气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业日益快速增长的需求,对天然气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较长时间内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而甲烷化工艺合成天然气逐渐成为这个领域发展的主流方向。
甲烷化工艺,是指合成气中CO、CO2以及H2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及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甲烷的过程。反应中保持氢气微过量,可使CO转化率达100%,通过甲烷化制备的天然气中甲烷含量高(在95%以上)。目前的甲烷化工艺大都分成两个阶段:即大量甲烷化(或配气甲烷化)和补充甲烷化。大部分甲烷在第一阶段(分成2-3级)生成,控制好反应温度不超温是工艺重点,目前商业化的生产工艺通过循环气来控制反应温度称为大量甲烷化,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原料气逐级配气(控制其中一种原料的量)来控制反应温度,称为配气甲烷化。第二阶段补充甲烷化主要是为了实现完全甲烷化,通过逐级(分为2-3级)平衡降温来实现。但无论是大量甲烷化还是配气甲烷化,由于气量较大,很难实现反应原料气中氢碳的精确配比,氢碳摩尔比仅在原料气进入大量甲烷化阶段之前进行分析和调节,由于天然气中对CO含量要求较高,CO有毒,其含量高会存在危险,目前工业化生产中通常采用氢含量稍大于化学计量比的方式,合成天然气要求CO<0.01%(v),H2<4%(v)。但是,事实上现有工艺原料气中CO、CO2和H2很难以最佳配比进入反应器,造成了合成天然气产品H2含量易超标,导致合成天然气的热值降低。
因此,如何实现原料气中氢碳比的精确控制是主要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碳比控制系统,所述的氢碳比控制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精准等优点。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氢碳比控制系统,包括大量或配气甲烷化反应器,补充甲烷化反应器,富CO进气管道、富H2进气管道、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以及总管道;
大量或配气甲烷化反应器通过总管道与补充甲烷化反应器连接,富CO进气管道与富H2进气管道平行排列并与总管道交汇;
第一调节阀位于富CO进气管道上,第二调节阀位于富H2进气管道上。
优选地,氢碳比控制系统还包括在线分析装置,总管道上靠近补充甲烷化反应器的一端设置有在线分析装置。
优选地,第一调节阀与所述第二调节阀为气动调节阀。
优选地,第一调节阀与第二调节阀至少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优选地,第一调节阀与所述第二调节阀的阀体为截止阀、闸阀、角阀、蝶阀以及球阀中的其中一种。
优选地,第一调节阀的前后各设置有一个截止阀,第二调节阀的前后各设置有一个截止阀。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旁路阀、第二旁路阀、第一旁路管道以及第二旁路管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00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厌氧发酵罐
- 下一篇:一种全方位零排放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