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共挤大容量输液袋接头封装预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0194.X | 申请日: | 2014-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2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武常州;李焕勋;庄俊辉;刘军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B1/84 | 分类号: | B31B1/8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何海帆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共挤大 容量 输液 接头 封装 预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药物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多层共挤大容量输液袋接头封装预热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袋是医疗行业中常用的包装用品,输液袋通常用于包装存储吊针药液,其结构主要由输液袋袋体以及输液袋接头构成。在一般的输液袋生产中,输液袋采用流水线的生产形式,将两张多层共挤的输液袋薄膜袋体与输液袋接头通过加热融合的形式粘合在一起。由于两张多层共挤的输液袋薄膜较薄,在加热融合时,热力很容易就穿透两层薄膜,使其牢固地粘合在一起。而输液袋接头则不然,输液袋薄膜与输液袋接头焊接时,热力很快就穿透了输液袋薄膜,而输液袋接头则远未达到粘合的温度,因此,输液袋袋体与输液袋接头的粘合就出现离层的现象,未完全粘合在一起,在灌注药液后,药液就会在输液袋袋体与输液袋接头之间的离层间隙中渗漏,导致废品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热粘合之前对输液袋接头进行快速预加热的多层共挤大容量输液袋接头封装预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层共挤大容量输液袋接头封装预热装置,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机架上设有输液袋接头输送装置,该装置上规则分布有若干个接头夹头;在输液袋接头输送装置的输送轨迹上设有接头加热装置,该接头加热装置的位置与接头夹头相对应,所述的接头加热装置上设有上加热夹模以及下加热夹模,上加热夹模、下加热夹模的上分别设有发热装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输液袋接头输送装置由安装架、接头夹头以及驱动电机构成,所述的若干个接头夹头及驱动电机安装在安装架上,接头夹头规则分布在安装架边沿,接头夹头与驱动电机之间通过链传动装置连接传动。
优选的是,所述的接头夹头上设有与输液袋接头尺寸及形状一致的固定扣槽。
优选的是,所述的接头加热装置由气缸、发热装置、上加热夹模以及下加热夹模构成,气缸固定在机架上,上加热夹模与下加热夹模位置对应。
优选的是,在所述的上加热夹模和下加热夹模上分别对应设有加热腔,该加热腔形状与输液袋接头尺寸及形状一致。
优选的是,所述的发热装置为发热棒,该发热棒均匀分布在上加热夹模与下加热夹模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采用了输液袋接头输送预加热的结构形式,利用输送与预加热同步的方式,在与输液袋体粘合之前对输液袋接头进行预加热,使输液袋体与输液袋接头的粘合更加紧密,增加了输液袋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药液的泄漏。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工作平稳,热粘合效果好,密封性好,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视图。
图中:1、机架, 2、输液袋接头输送装置, 21、接头夹头, 22、安装架, 23、驱动电机, 3、接头加热装置, 31、上加热夹模, 32、下加热夹模, 33、发热装置, 34、气缸, 35、加热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多层共挤大容量输液袋接头封装预热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上设有输液袋接头输送装置2,该装置上规则分布有若干个接头夹头21;在输液袋接头输送装置2的输送轨迹上设有接头加热装置3,该接头加热装置3的位置与接头夹头21相对应,所述的接头加热装置3上设有上加热夹模31以及下加热夹模32,上加热夹模31、下加热夹模32的上分别设有发热装置33。
优选的是,所述的输液袋接头输送装置2由安装架22、接头夹头21以及驱动电机23构成,所述的若干个接头夹头21及驱动电机23安装在安装架22上,接头夹头21规则分布在安装架22边沿,接头夹头21与驱动电机23之间通过链传动装置连接传动。
优选的是,所述的接头夹头21上设有与输液袋接头尺寸及形状一致的固定扣槽。
优选的是,所述的接头加热装置3由气缸34、发热装置33、上加热夹模31以及下加热夹模32构成,气缸34固定在机架1上,上加热夹模31与下加热夹模32位置对应。
优选的是,在所述的上加热夹模31和下加热夹模32上分别对应设有加热腔35,该加热腔35形状与输液袋接头尺寸及形状一致。
优选的是,所述的发热装置33为发热棒,该发热棒均匀分布在上加热夹模31与下加热夹模3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佛山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01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缠绕塑料管用复合型材
- 下一篇:一种围条折边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