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RFID通讯技术的绝缘子串检测机器人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0261.8 | 申请日: | 2014-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8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田忠超;李享;李陈;杨旸;邱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1R31/00;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通讯 技术 绝缘子 检测 机器人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输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RFID通讯技术的绝缘子串检测机器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输电领域,特别是在超高压、特高压的输电系统中,绝缘子串的定期检修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举措。目前绝缘子串的检修大多采用人工方法逐片检测,这种人工检测的方法效率低,危险性高,难以实现信息化管理。新出现的绝缘子检测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工检测的方式,实现对绝缘子串的带电检测。但由于技术限制,存在抗干扰能力差、协议复杂、成本高等缺点,并且采用的无线通信频段与GSM、CDMA等频段差别较小,容易与手机信号产生相互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通讯技术的绝缘子串检测机器人控制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适应性强,性能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并避开GSM、CDMA等信号频段,避免对手机信号的干扰,可适应目前常见的水平双联绝缘子串,水平单联绝缘子串,悬垂串以及V形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RFID通讯技术的绝缘子串检测机器人控制系统,包括:遥控器模块,RFID读卡器模块,电子标签模块、机器人运动模块和检测模块;
所述遥控器模块与RFID读卡器模块通信,所述RFID读卡器模块与机器人运动模块、检测模块分别通信,所述RFID读卡器模块还与电子标签模块通信。
所述遥控器模块包括:无线射频发射装置,智能MCU,显示装置,存储装置以及电源系统;
所述无线射频发射装置与智能MCU进行双向通信,智能MCU与显示装置和存储装置分别连接,电源系统用于为上述各模块提供电源。
所述RFID读卡器模块包括:主控MCU、RFID读取数据装置、无线射频信号接收装置以及光耦隔离电路;
所述无线射频信号接收装置与主控MCU双向通信,RFID读取数据装置经过光耦隔离电路后与主控MCU通信。
所述机器人运动模块包括:CAN总线控制板,电机驱动电路以及安全保护回路;
所述CAN总线控制板与电机驱动电路通信,安全保护回路与电机驱动电路连接;
CAN总线控制板用于向电机驱动电路发送CAN总线命令,安全保护回路用于防止电机在遇到较大阻力时电流过大损坏电机;CAN总线控制板与RFID读卡器模块的主控MCU相连,并由RFID读卡器模块的主控MCU发送命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绝缘子片的在线带电检测,控制终端和检测机器人本体之间通过无线射频信号进行数据通讯,实现操作人员在地面的远程控制。整机借鉴了RFID通讯方式,提高了功率,增加了通讯距离。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其采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具有信号衰减小、传输距离远、传输数据快、数据吞吐量高等特点,改进后用于绝缘子在线检测机器人中,不仅可以完成绝缘子的自动检测,还可使操作人员远离高压线路,有效保障人身安全。采用的无线频段避开了GSM、CDMA等无线信号频段,避免了与手机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子串检测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遥控器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RFID读卡器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光耦隔离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机驱动电路图;
其中,1.遥控器模块,2.RFID读卡器模块,3.电子标签,4.机器人运动模块,5.检测模块,6.无线射频发射装置,7.智能MCU,8.显示装置,9.存储装置,10.电源系统,11.无线射频信号接收装置,12.主控MCU,13.光耦隔离电路,14.RFID读取数据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基于RFID通讯技术的绝缘子串检测机器人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遥控器模块1,RFID读卡器模块2,电子标签模块3,机器人运动模块4和检测模块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02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