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皮肤肿瘤成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1686.0 | 申请日: | 2014-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7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黄丹飞;陈俊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21 | 分类号: | G01N21/21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皮肤 肿瘤 成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仪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先进检测手段的增加,我国确诊出的黑色素瘤病例也在不断增加,大约以每年3%到8%的速度增长;另外,随着环境污染加重,紫外线照射量日益增加,也增加了中国人群罹患皮肤黑色素瘤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世界癌症报告》预示,今后数年将是全球皮肤肿瘤患者高发年份,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死于癌症人数600多万,到2020年全球范围恶性皮肤肿瘤的发生率将再增长50%。早诊断、早治疗是有效治愈恶性黑色素瘤的最有效方法。据统计,早期作出诊断和治疗的患者存活5年的几率为95%,否则患者存活5年的几率仅为50%。资料表明,皮肤肿瘤患者的存活期直接依赖于诊断时的病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痊愈约三分之一的患者,而临床皮肤肿瘤成像检测发现的患者往往已经处于癌症中晚期而无法痊愈。因此,研究皮肤癌症早期检测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研发出多种皮肤肿瘤成像装置并申请了专利。例如(1)清华大学在2007年提出的一种上皮组织的线偏振成像方法及装置(专利号:200610063723.1),它是通过旋转偏振光来照射皮肤组织获得不同偏振角的信息。(2)西安光机所下属公司在2013年提出一种上皮组织癌变早起诊断系统(专利号:201220587454.X),它是通过不同偏振态光的差量来分析上皮组织的信息。(3)以色列公司在2013年提出一种皮肤表层光学偏振成像系统(专利号:201280016358.2),它是通过改变偏振态实时地获得组织表面的散射光从而获得相应的信息。
但是上述的偏振成像方法都是采用改变不同偏振态来获得组织的偏振角信息,由于偏振信息还有偏振强度和偏振角信息,这些方法很难获得生物组织的全面的偏振信息,上述这些方法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皮肤肿瘤成像装置,以解决皮肤肿瘤全面偏振信息获得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中心波长为650nm的半导体激光器前端光路上分别有焦距为20mm的凹透镜、焦距为80mm的凸透镜、起偏器和呈45度角α放置的平面镜,在该平面镜的上方有检偏器、焦距为60mm的透镜和电荷耦合器件,该起偏器、检偏器和电荷耦合器件分别与电脑电连接。
所述平面镜是由一半镀了增透膜,一半镀了增反膜的镜片组成的。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结构新颖,成像清晰,分辨率高,成像准确,节约时间,设备使用灵活。通过控制检偏器和起偏器来实现皮肤肿瘤病变组织的偏振强度、偏振角、偏振度信息,能够在皮肤肿瘤病变早期进行准确成像,从而获得全面丰富的皮肤肿瘤组织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中心波长为650nm的半导体激光器1前端光路上分别有焦距为20mm的凹透镜2、焦距为80mm的凸透镜3、起偏器4和呈45度角α放置的平面镜5,在该平面镜5的上方有检偏器7、焦距为60mm的透镜8和电荷耦合器件9,该起偏器4、检偏器7和电荷耦合器件9分别与电脑10电连接。
所述平面镜5是由一半镀了增透膜502,一半镀了增反膜501的镜片组成的。
在图1中,采用中心波长为650nm的半导体激光器1,其产生的6mm大小的入射光首先通过焦距为20mm的凹透镜2,再通过焦距为80mm的凸透镜3成为平行光束,然后通过起偏器4形成一定方向的偏振光,然后再通过45度α角放置的具有增透和增反的平面镜5,平行偏振光垂直照射皮肤肿瘤病变部位的样品6上,在垂直样品表面的方向,样品返回的不同偏振态的背向散射光先通过检偏器7,允许确定偏振态的散射光通过,然后再通过焦距为60mm的透镜8,最后电荷耦合器件(CCD)9收集信息并存储在电脑10上,其中起偏器4和检偏器7是通过电脑10来设置不同偏振态的偏振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16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