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急LED灯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2387.9 | 申请日: | 2014-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1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彭芳;张璜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芳;张璜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襄阳市襄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2223 | 代理人: | 李佳怡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急 led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具体是一种应急LED灯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应急LED灯供电方式主要采用如下两种形式:一种是独立式供电,每个应急灯自带备用蓄电池,平时由市电供电,只有当市电电源切断时,备用电源才自动投入运行;另一种是采用集中式供电,每个应急灯本身不带电源,市电故障时,由专用集中式应急电源供电,针对两种不同的供电方式必须提供不同的内部控制电路。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应急灯具采用的都是由分离器件搭配通用IC(如555、LM358)构建控制系统。国家对消防应急灯具有完整的国家标准(GBl7945-2000),要求应急灯具具备完善的应急转换、充电保护和故障检测、保护和显示等功能,这要求有当数量的分离元件,同时对单个元件的特性要求也较高。部分厂商出于降低成本的目的,只能提供应急转换、充电计时等功能,而不能完整的提供的故障检测、故障显示和保护等国家标准所强制要求达到的指标。国内市场也出现了应急灯具的控制芯片,但是其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电池的保护不够,大多采用慢速充电的方式给应急电源进行持续充电,应急电源充满后没有涓流充电过程,容易导致应急电源的过充;2.没有充电时间可选,不能适应于不同型号的电池;3.应急照明灯和应急标志灯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芯片;4.应急工作时间达不到标准要求的90min;5.终止电压偏低,未能满足标准规定额定电压要求的80%;6.充放电耐久试验末次放电时间达不到首次放电时间的85%。
据应急灯行业权威人士估计,全国应急灯一年的市场总需求量大概在4亿左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对公众安全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意味着应急灯具市场必然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如前所述,目前的应急灯具大部分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质量不过关、安全隐患,直接威胁到公众的安全。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来源于应急控制电路。设计安全性能更好、稳定性更高的消防应急灯控制系统是必然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的应急LED灯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急LED灯控制电路,包括看门狗U1、单片机U2、A/D转换芯片U3和锁存器U4,所述单片机U1引脚P1.0连接看门狗U1引脚SI,单片机U1引脚P1.1连接看门狗U1引脚SO,单片机U1引脚P1.2连接看门狗U1引脚CS,单片机U1引脚P1.3连接看门狗U1引脚SCK,单片机U1引脚P1.4连接发光二极管D1负极,发光二极管D1正极连接电阻R1,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和电阻R2,电阻R2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2正极,发光二极管D2负极连接单片机U1引脚P1.7,所述看门狗U1引脚WP连接看门狗U1引脚Vcc,看门狗U1引脚Vss连接电源VCC,所述单片机U1引脚RST连接与门F1输出端,与门F1输入1端分别连接电阻R3、电阻R4和电容C1,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和按键开关S1,按键开关S1另一端连接电阻R3另一端,所述电阻R4另一端连接电阻R5并接地,电阻R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和与门F1输入2端,电容C2另一端连接看门狗U1引脚RESET,单片机U1引脚INTO连接非门F3输出端,单片机U1引脚T1连接与非门F2输入2端,单片机U1引脚P3.7连接与非门F4输入2端,单片机U1引脚X2分别连接电容C3和晶振Y,电容C3另一端连接电容C4并接地,电容C4另一端分别连接晶振Y另一端和单片机U1引脚X1,单片机U1引脚2.3连接电阻R6,单片机U1引脚2.7分别连接与非门F2输入2端和非门F4输入2端,所述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7和三极管Q1基极,电阻R7另一端分别连接三极管Q1发射极、发光二极管D3负极和运放U5引脚3并接地,发光二极管D3正极连接电阻R12,电阻R1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1、电阻R10和运放U5引脚2,电阻R11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三极管Q2基极通过电阻R8连接三极管Q1集电极,三极管Q2发射极连接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CC、电阻R10另一端、运放U5引脚1和运放U5引脚4,运放U5引脚连接A/D转换芯片U3引脚IN0,所述单片机U1引脚ALE分别连接A/D转换芯片U3引脚ALE和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4正极连接锁存器U4引脚LE,所述单片机U1引脚P0.3~P07分别对应连接A/D转换芯片U3引脚2-5~2-1,单片机U1引脚P0.0分别连接A/D转换芯片U3引脚2-8和锁存器U4引脚D0,单片机U1引脚P0.1分别连接A/D转换芯片U3引脚2-7和锁存器U4引脚D1,单片机U1引脚P0.2分别连接A/D转换芯片U3引脚2-6和锁存器U4引脚D2,单片机U1引脚Vcc连接电源VCC,A/D转换芯片U3引脚EOC连接非门F3输入端,A/D转换芯片U3引脚START连接与非门F2输出端,A/D转换芯片U3引脚ENABLE连接与非门F4输出端,A/D转换芯片U3引脚A、B、C分别对应连接锁存器U4引脚Q0、Q1和Q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芳;张璜,未经彭芳;张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23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