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中型客车的自动驻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5079.1 | 申请日: | 2014-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4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海强;杨彦三;张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08 | 分类号: | B60T7/08;B60T15/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中型 客车 自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驻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中型客车的自动驻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中型客车在临时短时间停车时,一般需要驾驶员主动操作气动驻车制动手柄来使车辆在原地可靠停驻。但有时驾驶员会不愿意操作或者忘记操作气动驻车制动手柄,这样会导致车辆溜车,甚至发生碰撞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中型客车的自动驻车系统,保证了客车需要在原地临时停驻时,车辆处于驻车状态,从而保证了客车的安全停驻,避免事故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中型客车的自动驻车系统,包括储气筒、气动驻车制动手柄、常通式电磁阀、自动驻车系统控制模块、驻车制动快放阀、左轮弹簧制动气室和右轮弹簧制动气室;
所述储气筒一端与气动驻车制动手柄一端的气路管道连接;所述驻车制动快放阀的两个出气口分别与左轮弹簧制动气室和右轮弹簧制动气室连接;所述常通式电磁阀串接在气动驻车制动手柄和驻车制动快放阀的气路管道之间;所述常通式电磁阀的控制端与自动驻车系统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自动驻车系统控制模块的三个输入端分别与空挡开关、车速表和制动灯开关相连,自动驻车系统控制模块的电源端子分别连接到蓄电池的正负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气动驻车制动手柄和驻车制动快放阀的气路管道之间串接入常通式电磁阀,并且自动驻车系统控制模块的输入信号:挡位信号、车速信号和制动信号,这三个输入信号的开通和关断状态来控制常通式电磁阀的开通和关断,从而保证了车辆在临时短时间停车状态下,车辆处于驻车状态,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储气筒,2是气动驻车制动手柄,3是常通式电磁阀,4是自动驻车系统控制模块,5是驻车制动快放阀,6是右轮弹簧制动气室,7是左轮弹簧制动气室,31是第一进气口常通式电磁阀,32是常通式电磁阀的第二进气口,33是常通式电磁阀的出气口,A为空挡开关,B为车速表,C为制动灯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接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大中型客车的自动驻车系统,包括储气筒1、气动驻车制动手柄2、常通式电磁阀3、自动驻车系统控制模块4、驻车制动快放阀5、左轮弹簧制动气室7和右轮弹簧制动气室6;
所述储气筒1一端与气动驻车制动手柄2一端的气路管道连接;所述驻车制动快放阀5的两个出气口分别与左轮弹簧制动气室7和右轮弹簧制动气室6连接;所述常通式电磁阀3串接在气动驻车制动手柄2和驻车制动快放阀5的气路管道之间;所述常通式电磁阀3的控制端与自动驻车系统控制模块4相连。
所述自动驻车系统控制模块4的三个输入端分别与空挡开关A、车速表B和制动灯开关C相连,自动驻车系统控制模块4的电源端子分别连接到蓄电池的正负极。
自动驻车系统控制模块4的控制逻辑如下:
挡位信号来自于变速箱的空挡开关A,挡变速箱挡位置于空挡时,该信号接通;
车速信号来自于车速表B,当车速表速度为零时该信号接通;
制动信号来自于制动灯开关C,当制动灯开关处于断开位置时该信号接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当且仅当挡位信号、车速信号和制动信号均处于接通状态时,自动驻车系统控制模块4向常通式电磁阀3输出控制电压,此时常通式电磁阀3的32口和33口接通,因常通式电磁阀3的33口为排气口,此时左轮弹簧制动气室7和右轮弹簧制动气室6中的压缩空气通过驻车制动快放阀5和常通式电磁阀3排出,从而实现自动驻车制动功能,使车辆停驻不动;
当挡位信号、车速信号和制动信号中有一个或多个信号处于断开状态时,自动驻车系统控制模块4没有控制电压输出,此时常通式电磁阀3的31口和32 口接通,储存于储气筒1中的压缩空气即通过气路管道分别进入左轮弹簧制动气室7和右轮弹簧制动气室6中,自动驻车功能解除,此时车辆可在驾驶员操作下正常行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车辆在临时短时间停车状态下,车辆处于驻车状态,从而保证了客车的安全停驻,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50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型电动轮矿用自卸车液压制动控制集成系统
- 下一篇:汽车及其前风窗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