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伸缩密封导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7311.5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8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军;周玉莲;郝树甫;田根锁;苏文伟;苏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瑞军 |
主分类号: | C10B43/00 | 分类号: | C10B43/00;C10B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01604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焦炉炼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伸缩密封导烟装置。
背景技术
内吸式煤气导烟回收、燃烧消烟除尘多功能兼用车,是置在焦炉顶部的一种移动式除尘设备,从除尘车煤气回收导烟除尘工艺流程可知,该车存在着,当除尘车在N#碳化室做煤气回收导烟、燃烧消烟除尘作业时,车上所有的移动吸附导烟装置、移动导烟对接装置和炉头烟燃烧移动吸附对接导套,均处于下降且与相应碳化室除尘孔对接状态;当除尘车导烟除尘作业完成后,欲行至下一待装煤碳化室顶部时,必须将该车所有与炉顶碳化室除尘孔对接的装置(管道),提升至设定高度后,除尘车方可移动行走这一必然规律。
依据内吸式煤气导烟回收、燃烧消烟除尘多功能兼用车,煤气吸附回收导烟原理,尚若煤气吸附、导烟系统中的移动对接装置(导管)与固定管连接方法,采用原有的内、外插管式时,在煤气回收吸附、导烟系统中存在着两种致命的弊端:
1、吸附系统中氧含量超标:其机理是:在车载引射泵的吸力作用下,吸附系统中的固定导管及伸缩(移动)导管内均处于负压状态,故吸附装煤产生的荒煤气同时,也将空气(氧气)沿伸缩(移动)导烟装置中的固定导管和移动导管间的缝隙进入吸附导烟系统,致使吸附的荒煤气中存有氧气。
2、在导烟系统中,存在着煤气大量外溢,造成二次污染。
从引射泵进口吸附来的煤气,经其出口加压后,煤气输出导烟系统以正压的形式进入导烟输出系统,沿途经固定与伸缩(移动)导烟管道的连接处的缝隙时,由于导烟输出管内的压力大于外部空气压力,所以输出导管内的煤气沿缝隙外溢,造成二次污染,影响除尘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伸缩密封导烟装置,在吸附导烟时的伸缩移动对接装置中起到伸缩移动密封作用,解决了吸附煤气时的空气进入及导烟时的煤气外溢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伸缩密封导烟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内插套管、伸缩外插套管和液态的密封介质;所述固定内套管的置于插入所述伸缩外插套管内,液态的密封介质置于所述伸缩外插套管内。
进一步,所述固定内套管包括内管和套管;所述套管套接在内管的外侧,所述套管的上端通过连接板与内管的外壁固接,下端超出所述内管的下端,所述套管与内管之间的空隙形成内腔体;
所述伸缩外插套管包括内插套管和外套管,所述外套管套接在内插套管的外侧,所述外套管的下端通过锥形连接板与所述内插套管的下端固接,所述外套管与内插套管之间的空隙形成外腔体;
所述内管的一端插入所述内插套管内,所述内管与所述内插套管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套管插入所述外套管与内插套管之间的外腔体内,且所述套管与所述外腔体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隙。
进一步,所述内管和套管、连接板内插套管、外套管和锥形连接板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所述套管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内管的长度;所述套管的长度等于所述内插套管和外套管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液态的密封介质为水或车用防冻液。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由于固定内插套管中的内管直径尺寸小于伸缩外插套管中的内插套管直径尺寸;固定内插套管中套管直径尺寸大于伸缩外插套管中的内插套管直径尺寸,小于伸缩外插套管中的外套管直径尺寸;故在伸缩外插套管中由内、外插套形成的空隙,即内腔体和外腔体中注入水后,再将固定内插套管的内管插入伸缩外插套管的内插套管中,在水的作用下,形成了一个与外界空气隔绝的密封装置,只要伸缩外插套管伸缩移动的距离,小于固定内插套管中的套管插入水中的高度时,由固定内插套管和伸缩外插套管构成的伸缩移动装置都被水与外界隔绝,本实用新型在吸附导烟时的伸缩移动对接装置中起到伸缩移动密封作用,解决了吸附煤气时的空气进入及导烟时的煤气外溢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内插套管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伸缩外插套管的俯视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放啊示意图。
图中,1.固定内插套管、2.伸缩外插套管、3.液体密封介质、4为活动吸附导管、5.机架本体、11.内管、12.套管、13.连接板、14.内腔体、21.内插套管、22.外套管、23.锥形连接板、24.外腔体、31为定位滑道、32为定位轮、33为滑轮、34为钢丝绳、35为提升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瑞军,未经刘瑞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73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