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河道清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7366.6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68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03 |
发明(设计)人: | 蔡杰;韩雯雯;金孝玲;姚飞;孙晓杭;邓劲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F5/28;E02F3/88;E02F7/00;B01D29/56;B01D29/03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涌贺 |
地址: | 31005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河道 清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桶,尤其是一种新型河道清理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生态环境受到垃圾污染等问题的严重威胁,成为影响水生态环境和工程面貌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靠近城市和村庄的河道、提防,主要都是乱投放垃圾所带来的威胁,而且人们环境保护观念意识淡薄,经常向河道两岸倾倒生活垃圾,致使河道污染严重,河水污浊,而且河流具有流动性,使污染的影响范围不限于污染发生区,上游遭受污染会很快影响到下游。目前,自动化的河道清理机逐渐问世及投入使用,但是在打捞过程中,污水会与垃圾被一起打捞上来并放置在垃圾桶内,一部分污水会伴随着杂质一同流至船体内腔内,长期不清理会导致污水变质,发出恶臭,打捞人员长期闻会导致健康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结构更为合理、使用方便高效的新型河道清理机,解决了以往船体内腔无法清理干净留有异味的问题,保证了船体内腔的清洁,值的推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新型河道清理机,包括船体,船体上连接有船舱,船舱下部连接有船体内腔,船舱两侧固定安装有在船体上的机械手,船体内腔后端安装有存放腔,存放腔上部盖合有盖合板,存放腔内放置有垃圾桶,垃圾桶底部开有通孔,存放腔开有贯通船体内腔的引水孔,船体内腔底部安装有水泵,水泵侧部设有用于接应水泵的过滤箱,过滤箱包括箱体,箱体内安装有放置架,放置架开有间隔分布在放置架上的通槽,通槽内放置有过滤层,过滤层内安装有可拆卸的过滤钢板,过滤钢板开有均匀分布的过滤孔。这样,通过水泵将废水抽起,抽取过程中必定会携带杂质,再将抽起的废水及携带的杂质一同排放至过滤箱内,逐步过滤,也考虑到杂质的大小不同,且在过滤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直径过滤孔的过滤钢板,便于过滤干净,也保证船体内清洁,过滤钢板可拆卸下来进行清洗,过滤效果好,不工作时,可将盖合板盖上,掩盖垃圾桶内散发出的垃圾异味,也节约了空间,还可供人站立,结构合理,方便有效。
进一步完善,箱体底部安装有出水管,该出水管穿过船体内腔底部且套接在船体内腔内,出水管内安装有用于封闭出水管的塞子。这样,靠岸后便于将污水排出船体内腔,而且也便于船体内腔的清洗,塞子可确保船体在下水后,不会漏水至船体内腔,防止沉船。
进一步完善,船体内腔安装有发动机,发动机连接有置于船体外的螺旋桨。这样,通过发动机带动螺旋桨使得船体快速前进,保证足够的动力。
进一步完善,船舱内设有净水操作台,净水操作台连接有穿过船体内腔且置于船体外的导管。这样,仅仅靠打捞垃圾远远不能解决水体污染的问题,水质已经发生了改变,垃圾产生的速度快于水体的自净的速度,所以需要人为通过生物降解液分解水体中被污染的分子,从而产生新的分子,液体通过导管流向船体外,随着船体的前进,水体逐步被分解。
进一步完善,船舱上安装有支撑座,该支撑座上转动连接有支杆,该支杆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挡板,船舱顶部、支撑座左侧设有第二挡板,该第二挡板通过立柱连接在船舱上。这样,可通过支杆来调节第一挡板的摆放位置,实现遮阳。
进一步完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为可储存电源的太阳能电池板。这样,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储存电能,给船舱内的各种电器提供电源。
进一步完善,船舱安装有固定座,固定座内转动连接有监视器。这样,可通过监视器来巡视周围,便于清理河道,也可通过监视器来控制伸缩式垃圾桶内的垃圾存放量。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河道清理机,通过水泵将污水及参杂在污水中的杂质排放至过滤箱内,通过过滤箱将杂质过滤在过滤钢板上,保证船体内腔清洁,且使用双能源使得多功能河道清理机具有足够的动力,节约了能源,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右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侧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侧面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箱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侧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873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求救气球警示装置
- 下一篇: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