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干胶烘干复合装置及不干胶制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1607.4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36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月明;臧传军;邱瑞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安全印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2 | 分类号: | B32B37/12;B32B38/16;B32B38/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陈贞健 |
地址: | 2017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干胶 烘干 复合 装置 制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干胶烘干复合装置及不干胶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不干胶涂胶主要通过手工作业量较大的平张印刷的方式实现,从而存在劳动密集、用工难、产出量不够的问题,尚缺乏一种能够改手工作业为设备连续作业的不干胶烘干复合装置及不干胶制造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不干胶烘干复合装置及不干胶制造系统,具有可缩短印刷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操作便捷、可减少用工成本的优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不干胶烘干复合装置,包括一机架,一烘干机构和一放卷机构,所述烘干机构和所述放卷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机架形成一内腔和一材料入口,所述烘干机构设置于所述内腔壁上,所述放卷机构固定于所述内腔内,所述材料入口与所述内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放卷装置包括一离型纸套辊、一复合主辊和复数个辅助辊;所述复合主辊水平固定于所述内腔的中下部并与一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离型纸套辊可转动地水平固定于所述复合主辊的上部;所述辅助辊可转动地水平分散固定于所述复合主辊和所述离型纸套辊的外侧四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离型纸套辊轴心和所述复合主辊轴心的第一连线与竖直平面呈一固定夹角并自所述复合主轴轴心向一第一侧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一所述辅助辊设置于所述复合主辊的第一侧,且该辅助辊轴心和所述复合主辊轴心的第二连线与所述第一连线呈锐角。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烘干机构采用红外线烘干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烘干机构设置于所述内腔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不干胶制造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不干胶烘干复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一丝网印刷装置,所述丝网印刷装置设置于所述不干胶烘干复合装置的材料入口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丝网印刷装置设有传送带。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烘干机构用于对涂布胶水后的材料进行烘干;放卷机构用于涂布胶水后的材料和离型纸的放卷与复合;烘干机构和放卷机构的配合实现在材料烘干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材料和离型纸的复合,节省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机架形成一内腔,烘干机构和放卷机构集成于内腔,大幅度减小了装置的占地面积。离型纸套辊用于放卷离型纸,复数个辅助辊用于设定材料的传送路径以及传送材料。复合主辊用于复合涂布胶水后的材料和离型纸。离型纸套辊轴心和所述复合主辊轴心的第一连线与竖直平面呈一固定夹角并自所述复合主轴轴心向一第一侧倾斜,保证离型纸能够与材料紧密贴合复合。辅助辊设置于所述复合主辊的第一侧,且该辅助辊轴心和所述复合主辊轴心的第二连线与所述第一连线呈锐角,保证了复合主辊转动后,后续材料与复合主辊上已复合成卷的不干胶的紧密贴合。不干胶制造系统包括一丝网印刷装置,实现材料胶水的连续涂布。丝网印刷设置有一传送带,使得材料在涂布胶水后能够直接连续传送至后续的烘干复合装置内,不间断地连续进行后续的烘干复合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不干胶制造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不干胶烘干复合装置1,包括一机架11,一烘干机构12和一放卷机构13,烘干机构12和放卷机构13设置于机架11上。
烘干机构12用于对涂布胶水后的材料3进行烘干;放卷机构13用于涂布胶水后的材料3和离型纸4的放卷与复合;烘干机构12和放卷机构13的配合实现在材料3烘干的过程中同时实现材料3和离型纸4的复合,节省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离型纸4与己经涂布上胶的材料3通过收卷自动受压复合,节约购置相关设备的费用。
机架11形成一内腔111和一材料入口,烘干机构12设置于内腔壁上,放卷机构13固定于内腔111内,材料入口与内腔111连通。
烘干机构12和放卷机构13集成于内腔111,加大了烘干复合装置1的集成度,从而大幅度减小了装置的占地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安全印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安全印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16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