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恒温恒湿变形测定仪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2043.6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01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魏永起;邹玉亮;胡艳香;薛凯喜;王胜平;杨泽平;王合义;顾连胜;邵伟星;侯恒军;贺其;沈宏亮;王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G01B21/32 |
代理公司: | 南昌佳诚专利事务所 36117 | 代理人: | 闵蓉 |
地址: | 34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 变形 测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定仪,尤其涉及一种恒温恒湿变形测定仪。
背景技术
对于大部分多孔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比如石膏、水泥混凝土等,很容易因其使用环境中温度或湿度的变化引起材料自身尺寸的变化,即变形。因此开发一种能够测定材料在设定温/湿度条件下变形的仪器,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实验室内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实现对材料在设定温/湿度下变形的测定。方法一:首先使用变形测定设备测试材试件初始尺寸,然后将试件放入恒温恒湿箱中,设定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后对试件进行养护,至规定时间后取出并复测,通过计算确定前后变形。方法二:使用大型恒温恒湿箱或恒温恒湿房,首先设定所需温度和和湿度,然后将变形测定设备放入大型恒温恒湿箱或恒温恒湿房内,并将待测试件装入变形测定设备至规定时间后,记录变形数据。
对于方法一,试件在取出时,由于其所处的测试温度和湿度已经发生了改变,复测时又很难精确定位,其测试精度必然大打折扣;同时,试件在取出、测试和放回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试件的损伤,也势必影响测试精度;可见该方法,测试流程繁琐、测试精度低且无法实现材料的原位和实时的变形监测。对于方法二,虽然其测试流程简单并可实现材料的原位和实时变形监测,但大型恒温恒湿箱/房造价极为高昂,且高湿环境容易造成测变形测试仪中的电子元件受潮,或低温或高温环境也容易影响电子元件的工作性能和精度;可见该方法,存在成本高昂、易损伤变形测定设备和精度难以保证的缺点。
另外,上述两种方法,均依赖于传统的恒温恒湿箱或恒温恒湿房,该设备主要由控温(加温、制冷)单元、增湿设备(包括加湿器)和循环风机三部分组成。三部分协同工作,实现箱体内部温度和湿度的有效控制;但该恒温恒湿系统尤其是大型恒温恒湿系统,由于腔体空间较大,气流循环不好,温湿度空间不均匀且波动较大,比如在正常情况下,箱内0.5摄氏度的温度波动可以引起的湿度10%左右的误差,难以实现湿度的精确控制;此外,由于材料的变形时间通常较长,故该实验的周期长,单组实验需长久占用单个恒温恒湿箱/房,造成设备周转率和利用率极低,并产生巨大能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恒温恒湿变形测定时使用恒温恒湿箱成本昂贵、能耗高、可靠性差和难以实现材料原位实时精确测定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精度高、能耗低、可靠性好并可原位实时测定的恒温恒湿变形测定仪。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恒温恒湿变形测定仪,它包括透明方形密闭箱体、储水槽、条形支架、待测材料、检测设备、循环风机、冷凝加热控制单元、液体加热器、液体冷凝器、温度传感器、空气加热器、空气冷凝器、气体温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方形密闭箱体的底端设置有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一侧壁与该箱体的一侧壁形成一体,并且储水槽和该箱体的侧壁可一同从透明方形密闭箱体内抽出,所述透明方形密闭箱体内两侧壁之间设置有条形支架,条形支架上固定放置有若干个待测材料,正对待测材料的上方设有检测设备,所述透明方形密闭箱体与储水槽形成一体的侧壁为一具有空腔的长方体侧壁,所述具有空腔的长方体侧壁的上端分别连有空气加热器、空气冷凝器和气体温度传感器,所述具有空腔的长方体侧壁的下端分别连有液体加热器、液体冷凝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液体加热器、液体冷凝器、温度传感器、空气加热器、空气冷凝器和气体温度传感器接入冷凝加热控制单元。
所述透明方形密闭箱体的两侧壁上分别连有循环风机。
所述透明方形密闭箱体和条形支架由耐酸碱材料制成。
所述储水槽为耐酸碱材料制成,其底部安装若干滑轮,以方便移动。
所述检测设备的数据收集系统或仪表需露置箱体外边,以便采集数据并有效防止仪表电子器件受到饱和盐蒸汽的侵蚀;而变形测定仪的探头需伸入箱体,并与测试试件接触。
所述检测设备为千分比、电子千分表、位移计、激光测距仪。
所述储水槽可安装若干个滑轮。
所用的饱和盐溶液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进行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20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