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2424.4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6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根才;林峻;陈斯翔;陈道品;刘益军;孔华东;李恒真;余洪波;欧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1T4/02 | 分类号: | H01T4/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谢伟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高压输电线路防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线路防雷装置的不断深入研究,各种新型的防雷装置的应用日新月异。多重串联间隙防雷装置,利用高压技术中间隙电弧的特性进行防雷设计。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在电弧灼烧热效应的作用下,电极会发生体积膨胀,在电极流过雷电冲击电流时会受到电磁动力推动作用。在热效应和电磁动力的双重作用下,电极容易发生脱落而损坏多重间隙结构,间隙变化,使得防雷装置防雷特性发生变化,严重的导致防雷功能失效,引发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极,可有效解决多重串联间隙防雷装置中电极由于热胀冷缩效应而产生的松动,和防止由于电磁动力造成的电极脱落。
一种电极,包括:分列两端的第一接闪头和第二接闪头,第一接闪头有第一接闪面,第二接闪头有第二接闪面;连接部,一端连接第一接闪头、另一端连接第二接闪头连接;其中,第一接闪头、第二接闪头、连接部组成的整体,整体表面有防松动的凸凹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闪头、所述第二接闪头膨胀凸起,所述连接部截面小于所述第一接闪头最大截面、小于所述第二接闪头最大截面,所述第一接闪头、所述第二接闪头和连接部整体的截面呈两端凸起中间凹陷的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闪头或所述第二接闪头为半球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表面有缓冲齿或缓冲槽或缓冲螺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闪面或所述第二接闪面为圆滑曲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闪面或所述第二接闪面为半球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闪面或所述第二接闪面的表面光洁度达到或高于镜面14C级。
下面对上述电极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分列两端的第一接闪头和第二接闪头,第一接闪头有第一接闪面,第二接闪头有第二接闪面;连接部,一端连接第一接闪头、另一端连接第二接闪头连接;其中,第一接闪头、第二接闪头、连接部组成的整体,整体表面有防松动的凸凹结构。凹凸结构可以缓冲电极热胀冷缩效应,确保电极在数十千安的雷电冲击大电流作用下,不会由于热效应和电磁动力作用而发生脱落,保障了多重串联间隙防雷装置电特性参数不发生变化。
2、所述第一接闪头、所述第二接闪头膨胀凸起,所述连接部截面小于所述第一接闪头最大截面、小于所述第二接闪头最大截面,所述第一接闪头、所述第二接闪头和连接部整体的截面呈两端凸起中间凹陷的结构;电极两头大、中间小,能更好的嵌装于防雷装置中,避免其轴向滑动。
3、柱体沿面加工有防松动齿纹、凹槽或螺纹,可抵消一部分由于材料膨胀率差异带来的张力,同时可增加电极在轴向和径向的摩擦力,有效防止电极脱落,从而确保多重串联间隙防雷装置有效安全运行。
4、接闪面为圆滑曲面,闪络时点和分布均匀,不容易发生意外击穿,使防雷装置的正确有效动作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能,特别是当接闪面为半球面时,电荷分布最均匀,绝缘强度最好,对于在高压配电网中使用,能更好的保障配电网配电质量;
半球面配合表面光洁14C以上,光洁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球面电荷积聚的程度,引起局部场强畸变。表面电荷积聚多的位置其50%雷击闪络电压和伏秒特性与无表面电荷的不同。有表面电荷积聚的球面的闪络多发生在波头且其伏秒特性的下包线明显向下移动,从而影响了短间隙50%雷电冲击动作电压值,造成动作数值离散性增加,放电不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防雷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防雷装置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防雷装置截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电极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电极的结构图;
图6为图5的A向剖视图;
图7为图5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1、灭弧室,12、吹弧通道,111、增爬槽,2、电极,211、第一接闪面,212、第二接闪面,22、连接部,221、缓冲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24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