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固定逆作法钢管柱安装的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3849.7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6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黄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定 作法 钢管 安装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架,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固定逆作法钢管柱安装的支撑架,属于建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逐渐增多,在城市建筑密集区进行施工却受场地狭小和对相邻建筑物安全影响两个重要因素的制约。为了解决场地狭小问题和减小基坑开挖对周围构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影响,逆作法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逆作法与常规基坑施工相比,采用了“以桩代柱、以板代撑、以围护代墙”方式,省去了大量临时支撑结构,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并且减少了噪音和扬尘污染,从而保护了周边环境。为了适应逆作法的施工要求,通常将钢管结构柱插入工程桩进行施工。钢管柱安装精度控制一直是逆作法施工过程控制的重难点。因钢管柱须永久承受上部荷载,为避免出现失稳现象,钢管柱垂直度必须严格满足要求,控制在1/300内,中心偏差不大于30mm。
钢管柱就位一般是通过焊接耳板将其置于孔口的简单平台之上,稳定性较差,而且只能通过吊机进行粗调。为解决逆作法钢管柱安装精度控制难问题,专门设计了一种固定支撑架作为钢管柱就位的作业平台,稳定性高,而且可以利用葫芦进行钢管柱垂直度的微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逆作法钢管柱安装的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固定逆作法钢管柱安装的支撑架,其包括上层支撑架、下层支撑架和钢管柱套管,所述的上层支撑架上部呈梯形结构,上层支撑架上部设有两根工字型横梁,固定连接钢管柱上端外环板,支撑架具有足够的刚度,再加上工字型横梁固定钢管柱,确保钢管柱就位后支撑架的整体稳定,上层支撑架上部的四个角设置四个手拉葫芦,用于钢管柱轴心对中调节和钢管柱柱身垂直度的测设,所述的上层支撑架下部呈长方形结构,上层支撑架下部的中间设有三角桁架;所述的下层支撑架设有两根一字横梁,固定连接钢管柱下端外环板,所述一字横梁通过大六角螺栓固定。
所述钢管柱套管包裹在钢管柱的外侧,保护钢管柱。
所述钢管柱套管设置在支撑架中间。
所述三角桁架设有两个,增加支撑架的稳定性。
所述支撑架高1.62米,长宽均为1.5米。
所述钢管柱套管采用600mm*30mm*2000mm圆形钢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强度高、刚性好、能有效提高钢管柱安装精度
支撑架作为钢管柱就位的作业平台支撑架利用工字钢采用焊接方式拼接而成,强度高、刚性好,并且可以利用葫芦进行钢管柱的微调,能有效提高逆作法施工中钢管柱的安装精度,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
2.可再回收重复利用,节省材料、造价
支撑架利用工字钢采用焊接方式拼接而成,可再回收重复利用,节省材料、人力、造价等。
3.操作简便,方便装拆
整个支撑架焊接而成,操作简便,方便装拆,具有灵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固定逆作法钢管柱安装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层支撑架,2-下层支撑架,3-钢管柱套管,4-工字型横梁,5-钢管柱上端外环板,6-钢管柱,7-手拉葫芦,8-三角桁架,9-一字横梁,10-钢管柱下端外环板,11-大六角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固定逆作法钢管柱安装的支撑架,其包括上层支撑架1、下层支撑架2和钢管柱套管3,上层支撑架1上部呈梯形结构,上层支撑架1上部设有两根工字型横梁4,固定连接钢管柱上端外环板5,支撑架具有足够的刚度,再加上工字型横梁4固定钢管柱6,确保钢管柱6就位后支撑架的整体稳定,上层支撑架1上部的四个角设置四个手拉葫芦7,用于钢管柱6轴心对中调节和钢管柱6柱身垂直度的测设,上层支撑架1下部呈长方形结构,上层支撑架1下部的中间设有三角桁架8,三角桁架8设有两个,增加支撑架的稳定性,下层支撑架2设有两根一字横梁9,固定连接钢管柱下端外环板10,一字横梁9通过大六角螺栓11固定,钢管柱套管3包裹在钢管柱6的外侧,保护钢管柱6,钢管柱套管3设置在支撑架中间。支撑架高1.62米,长宽均为1.5米,钢管柱套管6采用600mm*30mm*2000mm圆形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38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软土地基上的基坑围护结构
- 下一篇:钻孔桩二次灌注成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