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印刷电路板的布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6742.8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2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8 | 分类号: | H05K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电路板 布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印刷电路板的布局结构。
背景技术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PCB)是组装电子零件用的基板,是在通用基材上按预定设计形成点间连接及印制元件的印制板,其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使各种电子零组件形成预定电路的连接,起中继传输的作用,是电子产品的关键电子互连件,有“电子产品之母”之称。印刷电路板作为电子零件装载的基板和关键互连件,任何电子设备或产品均需配备。其下游产业涵盖范围相当广泛,涉及一般消费性电子产品、信息、通讯、医疗,甚至航天科技(资讯 行情 论坛)产品等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产品的电子信息化处理需求逐步增强,新兴电子产品不断涌现,使PCB产品的用途和市场不断扩展。
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印刷电路板布局时需要设定预留电阻,如R1、R2、R3、R4、R5、R6,其中R1和R2的其中一个引脚连接相同的信号,因此R1和R2为功能相同的预留电阻,同理,R3和R4为功能相同的预留电阻,R5和R6为功能相同的预留电阻,在不同的预留电阻的位置打上电子零件时,由于各功能相同的预留电阻的另一个引脚分别接地或接到电压,表示其逻辑信号为0或是1,在实际打板时,布局中的预留电阻仅是为改变逻辑信号的状态的作用,方便印刷电路板上的芯片确认其逻辑信号的正确性,因而,无需印刷电路板上所有预留电阻的位置都打上电子零件,而各功能相同的预留电阻分开布局则占用板子的空间,当板子的空间有限时,容易造成板子空间的无端浪费,其次,而在打板的过程中,可能在不需要打上电子零件的预留电阻的位置上打上电子零件,造成重复上件,此时印刷电路板的功能必然出现问题而导致花费时间去排查错误。
因此,需要一种既节省印刷电路板的空间的布局结构,确保在电路板功能出错需要排查时无需额外考虑重复上件的原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电路板的布局结构,节省印刷电路板的空间,确保在电路板功能出错需要排查时无需考虑因重复上件导致其出错。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印刷电路板的布局结构,该布局结构对应该印刷电路板的线路设计,其特征在于,该布局结构包括:
第一预留电阻,其上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
第二预留电阻,其上设有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
该线路设计中该第一预留电阻和该第二预留电阻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连接相同的线路信号时,于该印刷电路板的布局结构中将该第一引脚和该第三引脚的位置重叠。
特别地,于所述第一预留电阻的位置打上电阻,表示逻辑信号为1。
特别地,于所述第二预留电阻的位置打上电阻,表示逻辑信号为0。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印刷电路板的布局结构,将线路设计中连接相同信号线的预留电阻,在布局时将其引脚位置重叠,节省印刷电路板的空间,同时避免重复上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现有技术的布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线路设计图;
图3是图2的线路设计图对应的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印刷电路板的布局结构,将线路设计中连接相同信号线的预留电阻,在布局时将其引脚位置重叠,节省印刷电路板的空间,同时避免重复上件,该印刷电路板的布局结构对应一线路设计,该线路设计包括第一预留电阻和第二预留电阻,其中第一预留电阻上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二预留电阻上设有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当该线路设计中该第一预留电阻和该第二预留电阻的第一引脚和第三引脚连接相同的线路信号时,也就是该第一预留电阻和该第二预留电阻为相同功能的预留电阻时,该印刷电路板的布局结构中将该第一引脚和该第三引脚的位置重叠。由此,实际打板时,既可以在第一预留电阻的位置打上电阻,其表示逻辑信号为1,也可以在第二预留电阻的位置打上电阻,其表示逻辑信号为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达电脑科技(昆山)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67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