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煤单斗提升机防背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8178.3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7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王节淳;韩世雄;何羽;张琼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焦化制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1/00 | 分类号: | C10B31/00;C10B4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 |
地址: | 65021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煤单斗 提升 机防背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稳妥、制作成本低、简单实用、工作可靠的余煤单斗提升机防背绞装置。
背景技术
余煤提升装置是将平煤杆带出的余煤从地面提升到炉顶储煤仓中,再由储煤仓放入加煤车。由加煤车装到炼焦炉中的提升装置,减少煤料损失和环境污染,降低人工清煤强度,是焦炉生产的重要配套设备。余煤提升系统由钢丝绳、钢丝绞盘、提升轨道、余煤单斗、升降电机及上下限位定时控制装置组成。其原理为:以一小时为一提煤周期,一周期内提煤5次。
当提升机下降过程中,通过限位到达指定位置时,下限位断开,装煤时间(下)计电器开始计时,5min后,计电器恢复闭合,控制回路得电,启动电机旋转提升开始,通过减速机带动绞盘反转,带动提升机上升到指定位置,上限位断开,卸煤时间(上)计电器开始计时,向炉顶储煤斗卸煤,设定卸煤时间15min卸空煤后,计电器恢复得电闭合,给控制回路得电,启动电机旋转下降开始,通过减速机带动绞盘正转,带动提升机下降到指定位置装煤 ,完成一个上下提煤周期。
现有技术在余煤单斗装煤(由溜嘴翻转向单斗装煤)时,如装煤过多,会有部分煤料洒到斗外,如没有及时清除底部堆积料,余煤单斗下行时因轨道底部煤料堆积,使得余煤单斗实际行程变短,但原设定控制限位有效行程不变,相对实际行程而言,此时钢丝绳就变得过长而跳轨脱槽,发生钢绞变短;待装入煤料提升时,如无人控制得升机仍按原来设计运行,此时因设定限位断开位置不变,但钢丝绳已发生钢绞缩短,行程断开时间不变,此时导致小车拉翻。在下周期运行时,因反复严重绞盘,直到钢绳绞断,发生更大安全事故。
为此,研制开发一种操作简便、安全稳定的余煤单斗提升机防背绞装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安全性能高的余煤单斗提升机防背绞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限位开关、支座、碰块及电气控制装置,所述的限位开关固接设置于支座上,所述的碰块铰接设置于支座上,碰块一侧与绞盘之外圆周上钢丝绳间的距离为5~8mm,碰块另一端与限位开关之滚轮接触配合;所述的碰块靠近绞盘之一侧为水平状态的圆柱体,其长度小于绞盘直径20~40mm。
本实用新型在钢丝绞盘5mm位置设一防脱轨限位触点开关,正常情况下,钢丝绳在绞盘上不发生跳轨脱槽钢绞,钢丝与限位触点开关距离等于5mm,限位触点开关一直处于接通状态;当地坑轨道底部稍有积煤时,钢绳稍有跳槽,尚未发生钢绞,钢绳粗30mm与限位触点开关的距离缩短小于3mm时,限位触点开关就马上断开,切断控制回路电源,使电机停止运行并发出警告铃声或红灯报警信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投资成本低,操作便捷、拆除方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满(浅)仓信号电气原理图;
图3为余煤斗自动控制电气原理图;
图中:1-限位开关,2-支座,3-碰块,4-绞盘,5-钢丝绳,6-煤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限位开关1、支座2、碰块3及电气控制装置,所述的限位开关1固接设置于支座2上,所述的碰块3铰接设置于支座2上,碰块3一侧与绞盘4之外圆周上钢丝绳5间的距离为5~8mm,碰块3另一端与限位开关1之滚轮接触配合;所述的碰块3靠近绞盘4之一侧为水平状态的圆柱体,其长度小于绞盘4直径20~40mm。
所述的碰块3之一侧与绞盘4之外圆周上钢丝绳5间的距离为6~7mm。
所述的碰块3之圆柱体的长度小于绞盘4直径25~35mm。
所述的碰块3与绞盘4沿宽度方向居中对齐。
所述的限位开关1处于常通状态。
所述的限位开关1为行程开关或光电感应开关。
所述的电气控制装置之输出端连接声光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焦化制气有限公司,未经昆明焦化制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81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