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催化部分氧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8321.9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7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武烈;庞彪;庞婷;万蓉;杨泳涛;王志坚;庞玉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玉学 |
主分类号: | B01J3/04 | 分类号: | B01J3/04;B01J12/00;B01J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黄健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 部分 氧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石油、化工以及焦炉气、煤层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反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催化部分氧化炉。
背景技术
在煤、石油、化工、焦炉气及煤层气的转化工艺技术中,最常见的是固定床加压催化转化反应工艺。该工艺炉内装填有转化催化剂,其转化反应温度相对较低,所以对转化炉炉内的耐火材料的要求相对较低,对转化炉型结构的要求也不相同,但是其转化反应工艺相对较复杂。
为了简化工艺,现有技术中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这种非催化部分氧化在反应过程中无需添加催化剂,但是由于不添加催化剂,反应温度会很高,因此,非催化部分氧化炉的炉内衬有耐高温的耐火材料,以保护承压壳体的安全。
但是,非催化部分氧化炉的炉内所衬有的耐火材料,不仅占据炉内的一部分空间,使得炉内空间变小,而且由于非催化部分氧化炉的炉内的温度很高,会减少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从而使得非催化部分氧化炉的安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催化部分氧化炉,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非催化部分氧化炉炉内空间小以及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催化部分氧化炉,包括:承压壳体、冷却水夹套、原料导入管、烧咀、电点火栓,其中,所述烧咀为空心导管;
所述冷却水夹套套设在所述承压壳体外部,所述冷却水夹套和所述承压壳体之间设有装载冷却水的环空,其中,所述冷却水夹套的顶部与所述承压壳体的颈部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冷却水夹套的底部与所述承压壳体气体出口管的外壁密封连接;
所述承压壳体包括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所述下部腔体为锥形,所述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的连接部为波形结构;
所述原料导入管和所述烧咀通过所述承压壳体的密封盖体上的通孔插入所述承压壳体内部,所述原料导入管的底部以及所述烧咀的喷孔到达所述承压壳体的颈部下开口位置;
所述电点火栓通过所述承压壳体的密封盖体上的通孔,可升降地插入所述承压壳体内部;
所述冷却水夹套下部设有冷却水入口,所述冷却水夹套顶部设有蒸汽出口。
如上所述,所述冷却水夹套的内壁顶部设有多个多孔板。
如上所述,所述承压壳体的颈部内壁覆设有耐火材料。
如上所述,所述承压壳体气体出口管的内壁覆设有耐火材料。
如上所述,所述冷却水夹套外部设有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催化部分氧化炉,通过在承压壳体外部设置冷却水夹套,并通过冷却水夹套和承压壳体之间的环空中的冷却水来为承压壳体降温,实现了在保证非催化部分氧化炉的安全的同时,无需在承压壳体的内壁上设置耐高温的耐火材料,从而也增大了承压壳体内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催化部分氧化炉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承压壳体;
2:冷却水夹套;
3:原料导入管;
4:烧咀;
5:电点火栓;
6:环空;
7:顶部;
8:颈部;
9:底部;
10:承压壳体气体出口管的出口;
11:密封盖体;
12:通孔;
13:冷却水入口;
14:蒸汽出口;
15:喷孔;
16:水位线;
17:上部腔体;
18:下部腔体;
19:波形结构;
20:多孔板;
21:液位计;
22:耐火材料;
23:承压壳体气体出口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非催化部分氧化炉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非催化部分氧化炉包括:承压壳体1、冷却水夹套2、原料导入管3、烧咀4、电点火栓5,其中,烧咀4为空心导管。
冷却水夹套2套设在承压壳体1的外部,冷却水夹套2和承压壳体1之间设有装载冷却水的环空6,其中,冷却水夹套2的顶部7与承压壳体1的颈部8的外壁密封连接,冷却水夹套2的底部9与承压壳体气体出口管23的外壁密封连接。非催化部分氧化炉内部进行反应时,通过冷却水对承压壳体1进行降温。
承压壳体1包括上部腔体17和下部腔体18,下部腔体18为锥形,上部腔体17和下部腔体18的连接部为波形结构19,可选地,波形结构19具有弹性。可选地,承压壳体1的上部腔体17的空间大于下部腔体18空间,从而使得容积热强度不会太大,有利于保护承压壳体的安全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玉学,未经庞玉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83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应釜下料管路
- 下一篇:一种喷雾造粒机用的高效节能加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