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性炭生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8961.X | 申请日: | 2014-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4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中科海纳碳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08 | 分类号: | C01B31/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肖兴江 |
地址: | 213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炭 生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性炭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活性炭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活性炭生产中使用的炉型有内热式和外热式两种。内热式加热炉的内衬采用耐火砖和保温砖,炉体自重过大,加热炉工作时,动力消耗大,耐火材料也会由于高温产生的膨胀和转动时的震动而发生松动,从而使加热炉的内衬容易从炉壁脱落;另外,加热炉的烘炉时间长,浪费资源,费时费力;而且,内热式加热炉在进行活性炭的生产时,原料、空气等会被一同送入炉膛中发生反应,造成原料烧失,影响活性炭的产量和质量。外热式加热炉在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中,气体产物和大量的热资源不能够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另外,这种炉型的活化效果差,碳损失大,活性炭的产量低。这两种炉型对于炉内加热温度的不能进行分段控制,或是难以有效对加热温度进行分段控制。
活性炭生产前需要将活性炭的原料人工送入加热炉中,人工送料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另外,人工将活性炭原料送入加热炉中,不可避免的会将大量空气顺带入加热炉中,直接影响活性炭的反应,影响活性炭的产量和质量。
活性炭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烟气,加热炉的炉膛在活性炭的反应过程中也会产生杂质等,这些杂质、烟气排入到空气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另外,这些杂质、烟气等温度高,对排烟装置的热腐蚀严重。
反应过后的活性炭从炉体中出来的活性炭温度很高,需要人工将高温活性炭在地面上平铺进行冷却,以减少活性炭在空气中被氧化所造成的损失,这样很浪费人力,另外,这样也不便于冷却后的活性炭的收集。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高、能够有效提高活性炭的产量和质量的活性炭生产设备。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活性炭生产设备,包括进料装置、加热炉、冷却装置、取料装置、烟道处理装置、控制柜,所述加热炉一端设有加热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加热炉出料口,所述进料装置正对着加热炉进料口设置,所述冷却装置正对着加热炉出料口设置,且冷却装置的一端与加热炉出料口通过法兰连接,所述取料装置正对着冷却装置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烟道处理装置通过排烟管与加热炉的炉腔连通,所述控制柜通过连接线与进料装置、加热炉、冷却装置、取料装置、烟道处理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装置包括进料装置承载座、设置在进料装置承载座上的用于托放原料的托座、设置在进料装置承载座上的用于将托座上的原料推送入加热炉中的推送机构、设置在进料装置承载座上的控制柜A,所述推送机构的伸缩端设有推送圆盘。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炉包括加热炉本体,所述加热炉本体包括壳体、在壳体内部轴向设置的炉体、设置在壳体与外炉体之间的保温层,所述炉体包括外炉体和内炉体,外炉体和内炉体之间构成一个封闭的空腔,空腔中设有若干加热组件,所述内炉体的一端为加热炉进料口,加热炉进料口处开启闸门,另一端为加热炉出料口,加热炉出料口法兰设置,所述加热炉本体上设有连通内炉体炉腔的排烟管,排烟管的一端与加热炉的炉腔连通,另一端与烟道处理装置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包裹在内炉体上的保温材料以及缠绕在保温材料上的电磁感应圈,若干加热组件通过连接线与电磁控制器连接,所述内炉体为金属管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炉本体上设有若干连通内炉体的进气管,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处均设有一个连通内炉体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电子阀,所述内炉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凸起,每对凸起关于内炉体的轴线对称,所述内炉体上设置有测温点,所述壳体上设有温度器,测温点通过连接线与温度器连接,测温点通过连接线与温度控制器连接,所述温度控制器和电磁控制器均设置在控制柜中。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装置承载座、设置在冷却装置承载座上的冷却套管、设置在冷却装置承载座上的控制柜B,所述冷却套管的径向截面为环形,冷却套管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装置的一端与加热炉出料口法兰连接,另一端设有关闭闸门。
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套管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凸起,每对凸起关于冷却套管的轴线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取料装置包括取料装置承载座、设置在取料装置承载座上的取料机构,所述取料装置的伸缩端设有取料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中科海纳碳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中科海纳碳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89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质处理装置用加药设备
- 下一篇:一种交错式大规模制备石墨烯的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