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岩心流动实验中的排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99165.8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8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利霞;李强;党娟华;李建兵;成梅华;杨景辉;杨胜利;张磊;张君;宋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心 流动 实验 中的 排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岩心流动实验中的排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流动实验中的排空装置只是在岩心前段不锈钢堵头的进液口处将上游管线中的气体排出,不锈钢堵头里进液管道中的气体无法排出,会随着实验液体被带入岩心中。而岩心流动实验原理是利用单相流的渗流原理设计,进液管道中气体进入岩心,并形成了两相流,会导致实验不科学,实验数据产生偏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心流动实验中的排空装置,利用该不锈钢堵头可将岩心流动实验流程中上游管线及进液管道、进液通道中的气体彻底排出,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岩心流动实验中的排空装置,包括一个倒T型的不锈钢堵头本体,所述不锈钢堵头本体由一体式的柱体和底部的底座构成,所述柱体内开设两个独立的通道,分别为进液通道、排液通道,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进液管道、排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与进液通道连通,所述排液通道与排液管道连通。
所述不锈钢堵头本体顶端刻有均匀环形及十字形凹槽。
所述进液通道、排液通道的顶端分别为内进液口、内排液口,所述十字形刻槽及内圈环形刻槽与内进液口和内排液口相交。
所述进液管道、排液管道的两端口分别为外进液口、外排液口。
所述排液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排空时除可将上游管线中的气体排出外,还可将进液管道、进液通道中的气体全部排出,提高了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结构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岩心流动实验中的排空装置示意图;
图2 为不锈钢堵头端面十字形及环形凹槽示意图。
图中,外进液口1、进液管道2、进液通道3、内进液口4、内排液口5、排液通道6、排液管道7、阀门8、外排液口9。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参照附图1-2,一种岩心流动实验中的排空装置,包括一个倒T型的不锈钢堵头本体,所述不锈钢堵头本体由一体式的柱体和底部的底座构成,所述柱体内开设两个独立的通道,分别为进液通道3、排液通道6,所述底座的两侧分别设置进液管道2、排液管道7,所述进液管道与进液通道连通,所述排液通道与排液管道连通。所述不锈钢堵头本体顶端刻有均匀环形及十字形凹槽。所述进液通道、排液通道的顶端分别为内进液口4、内排液口5,所述十字形刻槽及内圈环形刻槽与内进液口和内排液口相交。所述进液管道、排液管道的两端口分别为外进液口1、外排液口9。所述排液管道上设置有阀门8。
让实验液体驱替着上游管线中的气体由外进液口1进入,沿着进液管道2、进液通道3,再经内排液口5、排液通道6、排液管道7从外排液口9处排出,待外排液口9处再无气体后,关闭阀门8,液体就从内进液口4处直接进入岩心。这样就会使上游管线及进液管道2、进液通道3中的气体完全排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将岩心流动实验中上游管线及进液管道、进液通道中的气体排净,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可广泛应用于岩心流动实验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991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