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打气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1218.5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9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耿佃梅;曹志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B33/00 | 分类号: | F04B33/00;B62K19/4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5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打气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气筒。
背景技术
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很大一部分因素是来自于汽车尾气,目前大力提倡环保出行,因此骑自行车这种绿色出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骑车过程中,若车胎胎气不足,会增加骑车者的负担,所以一个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的打气筒是骑车者必不可少的。
目前,也有一些结构小巧的手摇式打气筒,如公布号为CN102788017A的专利申请,虽然,结构相对于传统筒状打气筒结构更加精简,但在出行时,仍不便于自行车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便于携带、固定可靠、使用方便的打气筒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新型打气筒,包括手摇打气筒,所述手摇打气筒一面设有坐垫,另一面设有两个固定套,自行车鞍座杆上端设有两根与固定套相配合的支撑杆,所述手摇打气筒通过固定套固定在鞍座杆的支撑杆上,且支撑杆端头设有螺纹并通过限位螺母锁止固定套。
所述手摇打气筒配有插入式的摇杆,所述摇杆由插入手摇打气筒的轴杆和与轴杆端部连接的转动杆构成,所述转动杆外端设有球状手柄,所述转动杆和轴杆通过固定在手摇打气筒底面的尼龙带固定,所述尼龙带上设有魔术贴。
所述转动杆和轴杆端部通过销轴铰接。
所述手摇打气筒侧面延伸出充气管,且手摇打气筒侧面设有收纳充气管的槽。
所述充气管外端的充气夹上设有气压表。
本实用新型的打气筒具有方便、实用、便携的特点,将打气筒与坐垫结合为一体,使得骑车出行时随时携带者打气筒,以备不时之需。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打气筒安装示意图;
图2为打气筒俯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手摇打气筒;2、坐垫;3、鞍座杆;4、支撑杆;5、固定套;6、限位螺母;7、充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利用手摇打气筒1扁平的结构,将其巧妙的与自行车鞍座结合,拆装方法,使自行车随车携带打气筒,由于手摇打气筒1结构扁平,配合坐垫2能够使自行车鞍座更加厚重,对于骑车者臀部支撑效果更好,也能提升骑行舒适性。
具体来说,在手摇打气筒1一面设有坐垫2,另一面设有两个固定套5,自行车鞍座杆3上端设有两根与固定套5相配合的支撑杆4,手摇打气筒1通过固定套5固定在鞍座杆3的支撑杆4上,且支撑杆4端头设有螺纹并通过限位螺母6锁止固定套5。支撑杆4为两根水平设置的杆状结构,通过两根支撑杆4支撑能够保证对手摇打气筒1支撑的稳定性,通过结构较大的限位螺母6固定,方便手动拧下螺母,拆卸方便。
手摇打气筒1配有插入式的摇杆,为便于携带,将摇杆设计成由插入手摇打气筒1的轴杆和与轴杆端部连接的转动杆构成,转动杆外端设有球状手柄,转动杆和轴杆通过固定在手摇打气筒1底面的尼龙带固定,尼龙带上设有魔术贴,转动杆和轴杆端部通过销轴铰接,这样可以折叠后通过尼龙带绑缚在手摇打气筒1下面。
手摇打气筒1侧面延伸出充气管7,且手摇打气筒1侧面设有收纳充气管7的槽,便于收纳充气管7,同时,充气管7外端的充气夹上设有气压表,便于监测冲入胎内的气量。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学院,未经黄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12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簧销座
- 下一篇:一种用于固定工件的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