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纹限位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1503.7 | 申请日: | 2014-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5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潘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柯顿(天津)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20 | 分类号: | A61M5/20;A61M5/3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9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纹 限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限位机构,用于电子注射器进针和推注的限位和防止螺纹咬死,也可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工控等领域使用滑动丝杆的场合。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机械结构中,螺杆与螺母在相对运动过程中,在螺母运行到螺杆终端时容易发生螺纹咬死的现象。为了防止此类情况发生,当前螺纹限位机构多是使用限位垫圈承受轴向的力,来限制轴向运动强行阻止螺母的移动。但是这对螺纹螺距比较小,惯性较大的机构完全起不到防止螺纹咬死的作用,螺纹在强大的惯性矩和电机扭矩的共同作用下非常容易咬紧,尤其在速度快时,导致咬合状态正压力很大,这会使静摩擦力远大于动摩擦力,而使螺纹紧紧咬合在一起。再由于螺纹的自锁特性,以及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的特性,在仅靠电机的反向扭矩的作用下几乎难以脱开。
当前螺纹限位机构多是平整的限位垫圈,咬紧时由于螺纹的增力作用使限位圈承受很大的压力,限位圈的变形直接体现在螺母的定位尺寸上,因此,误差较大,而且会加大静摩擦力,导致螺母不能顺利运动。
传统限位方式,为了减小螺纹咬死的可能,必须把丝杆制作的较细,加之螺距较小,限位存在冲击,这会严重降低丝杆螺母的使用寿命。
并且在螺纹的增力作用下,限位接触瞬间冲击力很大,产生振动和噪音的同时,会对其他机构造成破坏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纹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圈、丝杆和螺母,其中限位圈包括公限位圈和母限位圈,公限位圈与丝杆固定,母限位圈与螺母固定,公限位圈和母限位圈均设置有咬合口,公限位圈的咬合口和母限位圈的咬合口咬合以实现限位。
限位圈的咬合口的高度是相邻两个咬合口的夹角在丝杆上的导程。
公限位圈和母限位圈的数量均为1~4条。
公限位圈和母限位圈的咬合口上设置有橡胶垫。
有益效果:
解决了以往限位机构螺纹咬死的难题;
以阻止转动的方式代替阻止直线运动,可达到更明显的限位效果,并具有较高的限位精度,限位精度与以往限位垫圈相比有很大提高;
保护螺纹免受冲击作用,提高丝杆螺母机构的寿命;
有效吸收机械冲击,减小振动和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纹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纹限位机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纹限位机构的限位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纹限位机构的限位圈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螺纹限位机构由成对的限位圈1和限位圈2、丝杆3和螺母4组成,限位圈1与丝杆3固定,限位圈2与螺母4固定。与丝杆3固定的限位圈1为公限位圈,公限位圈上有螺纹可顺着螺纹达到需要的位置,通过冲压的方法可使公限位圈和丝杆牢牢固定,限位圈2与螺母4固定,称为母限位圈,母限位圈和螺母4固定之前可以进行一次咬合操作,可消除机械制造带来的偏差。限位圈1上设有咬合口11,限位圈2上设有咬合口21。
如图4所示,限位圈1和限位圈2的结构特征是,咬合口11和咬合口21的高度H是相邻两个咬合口的夹角在丝杆上的导程,咬合口11和咬合口21的数量均是1~4条,用以保证咬合口有足够的高度。
其中,限位圈1和限位圈2的咬合口一般均采用两条,既可保证对称性,也可保证具有一定的咬合口高度,当螺距较大时可以考虑增加咬合口的数量,当螺距很大的时候自锁现象消失,自然不会出现螺纹咬死。
限位圈1和限位圈2形成限位机构的主体,在限位圈1和限位圈2的咬合口上分别设置有橡胶垫12和橡胶垫22,用于缓冲和提高寿命,丝杆3和螺母4是限位机构的载体。橡胶垫12和橡胶垫22具有吸收冲击能量的作用,能够提高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工作时,一般丝杆3转动,螺母4直线运动,公限位圈1随丝杆3转动,当分离时咬合口11和咬合口21互不干扰,当螺母4到位时,咬合口11和咬合口21的咬合面重合接触,从而阻止螺旋运动的继续,具有弹性的橡胶垫12和橡胶垫22除了吸收大部分的冲击以外,自然形成一定的倾斜角度,起到一定的储能作用,为丝杆3反向运动克服静摩擦力提供部分动力,角度合适作用有效,从而保证反向运动顺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柯顿(天津)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柯顿(天津)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15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心混合注射针头
- 下一篇:一种通用型自动继液输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