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除尘的吊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5334.4 | 申请日: | 2014-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3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田华明;龚士林;张黎萍;李壮;冯秋艳;孙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7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除尘 吊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吊扇,尤其涉及一种便于除尘的吊扇。
背景技术
吊扇长期使用后扇叶上容易积累难以清除的污垢,清理时需要清理者攀爬到高处,不仅难以清理,而且非常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除尘的吊扇,能够通过强气流及时将扇叶上的灰尘清除掉,防止污垢积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除尘的吊扇,包括控制开关、吊杆、固定在吊杆底端的电机、包裹在电机外部的电机壳和三个设置在电机壳侧面的扇叶,所述电机和电机壳侧壁之间形成除尘风通道,电机壳顶部开设进风口,电机壳侧壁开设有与扇叶对应的出风口,出风口侧面设置有导流板,进风口处设置有气泵,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电机开关和除尘开关,除尘开关连接至气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风口和气泵均为三个,所述出风口包括三个位于所述扇叶上方的上出风口和三个位于所述扇叶下方的下出风口,所述导流板包括三个位于所述扇叶上方的上导流板和三个位于所述扇叶下方的下导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泵的外壳为球面结构,外壳顶部设置有吸风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强气流及时将扇叶上的灰尘清除掉,防止污垢长期积累后难以清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吊杆 2、电机壳 3、电机 4、除尘风通道 5、进风口 6、上出风口 7、气泵 8、上导流板 9、扇叶 10、下出风口 11、下导流板 71、外壳 72、吸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控制开关、吊杆1、固定在吊杆1底端的电机3、包裹在电机3外部的电机壳2和三个设置在电机壳2侧面的扇叶9,所述电机3和电机壳2的侧壁之间形成除尘风通道4,电机壳2顶部开设进风口5,电机壳2侧壁开设有与扇叶9对应的出风口,出风口侧面设置有导流板,进风口5处设置有气泵7,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电机开关和除尘开关,除尘开关连接至气泵7。
所述进风口5和气泵7均为三个,所述出风口包括三个位于所述扇叶9上方的上出风口6和三个位于所述扇叶9下方的下出风口10,所述导流板包括三个位于所述扇叶9上方的上导流板8和三个位于所述扇叶9下方的下导流板11。
所述气泵7的外壳71为球面结构,外壳71顶部设置有吸风口7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需要除尘时,关闭电机开关,打开除尘开关,气泵7产生强气流,强气流从吸风口72进入并依次经过进风口5和除尘风通道4,最终从出风口排出,吹走扇叶9上的灰尘和其他污垢,导流板能够将出风口排出的强气流主动导向扇叶9,防止强气流向外界扩散,进一步增强除尘效果。上出风口6和上导流板8负责清理扇叶9上表面的灰尘,下出风口10和下导流板11负责清理扇叶9下表面的灰尘。
气泵7的外壳71采用球面结构,减少了吊扇转动时的风阻和风噪。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53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牙刷清洁器
- 下一篇:一种自行车车筐紧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