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频电力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6237.7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0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潘毓娴;储松潮;黄云锴;张进;刘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228 | 分类号: | H01G4/228;H01G4/38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频 电力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频工况下的高频电力电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装置的开关频率越来越高,电容器作为电力电子装置中常用的元器件,其在高频(频率在2000Hz以上)情况下运行的稳定性决定着电力电子装置的稳定性。通常,高频电力电容器往往受限于其体积的大小以及制造成本。常见的高频电力电容器其内部电容芯子一般是圆柱芯子,在相同容量的情况下其体积会偏大,成本也会偏高。
为了小电容器体积,电容器芯组也有采用压扁的电容芯子组成,如专利文献CN103021656A公开的开关频率高于2000Hz的高频电力电容器就是采用了这种由压扁的电容芯子组成的芯组,电容器芯组在外壳内采用立式布置,即多只压扁式电容芯子依次向上叠加而成,每个芯子在芯组上的位置高低不一致,各芯子的电流在通过引出铜带时在上部相互叠加,使得引出铜带上通过的电流分布不均匀,即引出铜带下部电流密度小而上部电流密度大。在高频工况下,这种电流密度不均极易导致局部过热,影响到电容器正常使用甚至烧坏电容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频电力电容器,不仅体积小,而且电流分布均匀,在高频工况下安全性能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盖板组件、外壳和固定在外壳内的电容器芯组,电容器芯组由若干个压扁的电容芯子叠加而成,电容器芯组两侧喷金面上分别电连接有作为正、负电极的引出铜带,每个引出铜带具有与喷金面电连接的喷金面连接部和与盖板组件上的引出端子电连接的端子连接部;所述电容器芯组呈卧式状态放置在外壳,使得每个电容芯子垂直置于外壳内且有一个非喷金面处于上端;每个引出铜带的长度至少能覆盖电容器芯组的所有电容芯子喷金面,引出铜带的喷金面连接部通过焊接与每个电容芯子的喷金面电连接;端子连接部垂直设置在喷金面连接部的上端并与喷金面连接部的长度一致。由于电容器芯组采取卧式状态放置,所有电容芯子并列布置,各电容芯子的电流并行进入引出铜带的喷金连接部,并经上方的端子连接部汇聚至与端子连接的引出导线上,电流在引出铜带上分布较均匀,热量分布较均匀,且引出铜带长度较长,使得端子连接部表面积较大,能够更好地将电流通过产生的热量扩散出去,散热性能更好。
为了使每个电容芯子的电流均匀地进入引出铜带,引出铜带的喷金面连接部通过焊接与每个电容芯子的喷金面上部电连接,每个电容芯子的喷金面下部通过铜导线与喷金面连接部电连接。
电容器芯组的压紧系数在0.95~1.0。采用高压紧系数,电容器体积较小,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电容器的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是电容器芯组先浸油处理且外壳内灌注聚氨酯或环氧树酯以形成干式电容器。电容器芯组先浸油处理,能够提高介质场强,再灌注聚氨酯或者环氧料做成干式电容器,可以提高电容器的安全性能。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容器芯组采取卧式放置,使得每个电容芯子的电流均匀地通过引出铜带,热量分布较均匀,并且引出铜带上的端子连接部表面积较大,能够更好地将热量扩散出去,散热性能更好。同时由于电容器内电流均布、散热性能好,电容芯组可以采用高压紧系数压紧并制成干式电容器,不仅使电容器体积更小,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省电容器的安装空间,还可以避免湿式电容器因漏油而引起的火灾,提高了电容器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容器芯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盖板组件 11-引出端子 12-引出导线 2-外壳 3-电容器芯组31-电容芯子 32-喷金面 4和4a-引出铜带 41-喷金面连接部42和42a-端子连接部 5-绝缘板 6、8和8a-焊点 7-铜导线9-绝缘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盖板组件1、外壳2和呈卧式状态固定在外壳2内的电容器芯组3。电容器芯组3可以为一个或数个,每个电容器芯组3外侧四周包裹绝缘膜后放置在外壳2中,绝缘膜在图1中没有画出。电容器芯组3的正、负电极分别通过引出导线12与盖板组件1上的引出端子11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62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