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灭弧室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6735.1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0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刘社利;韩社教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伯龙高铁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4 | 分类号: | H01H33/6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李楠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灭弧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绝缘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灭弧室。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使用铁路运输人员和货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现在列车的主流是电力机车。
因为列车运行范围大,不同地域之间的地理条件差异大,而且有平原地区、丘陵地域和各种河流流域。加之海拔高度变化也不同,爬坡情况也很多。
在列车运行后,均需要进行绝缘检测,而现有的绝缘检测装置检测的绝缘检测效果均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真空灭弧室,可以有效减少电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灭弧室,所述真空灭弧室包括:
陶瓷管;
静盖板,盖合在所述陶瓷管的一侧;
动盖板,盖合在所述陶瓷管的另一侧;
静导电杆,穿设在所述静盖板上;
动导电杆,穿设在所述动盖板上;
静触头座,位于所述陶瓷管内,与所述静导电杆相连接;
动触头座,位于所述陶瓷管内,与所述动导电杆相连接;
静触头,位于所述陶瓷管内,与所述静触头座相连接;
动触头,位于所述陶瓷管内,与所述动触头座相连接,当在外部驱动杆的驱动下,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相接设;
屏蔽桶,封闭所述静触头座和动触头座。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灭弧室还包括:支撑环,所述静导电杆通过所述支撑环穿设在所述静盖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灭弧室还包括:静触头托,所述静触头通过所述静触头托与所述静触头座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灭弧室还包括:动触头托,所述动触头通过所述动触头托与所述动触头座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灭弧室还包括:加强筋,与所述动触头座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真空灭弧室还包括:波纹管、导向套和屏蔽盘,分别与所述动触头座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真空灭弧室具有优良的抗开裂能力,机械及介电性能良好,而且具有优良的热安定性、耐侯性能,保证了固化物的性能均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列车车顶绝缘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真空灭弧室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列车车顶绝缘检测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列车车顶绝缘检测装置包括:环氧浇注筒21、真空灭弧室22、静触头23、动触头24和永磁机构25。
环氧浇注筒21利用绝缘材料制作,例如环氧树脂。真空灭弧室22容置在环氧浇注筒21内,并且是固封在环氧浇注筒21内。静触头23位于真空灭弧室22内,并从环氧浇注筒21伸出;动触头24位于环氧浇注筒21内,与外部的高压发生器10相连接,接收检测高压信号;永磁机构25具有驱动杆250,通过绝缘拉杆26与动触头24相连接,当永磁机构25接收到接通信号后驱动驱动杆250,将动触头24与静触头23在真空灭弧室23内接触,检测高压信号通过动触头24和静触头23加载到待测物上;当永磁机构25接收到断开信号后驱动驱动杆250,将动触头24与静触头23在真空灭弧室22内断开。
永磁机构25通过控制得电动作,上推和下拉:上推时,压动开关体内绝缘拉杆26带动触头弹簧和传动件使真空灭弧室22内的动触头24闭合,并以恒定压力压紧使动触头24和静触头23压紧;下拉时,同样通过开关体内绝缘拉杆26拉开灭弧室的动触头24,使开关打开;在开关动作的同时,安装在永磁机构25上的接近开关同时上下移动,打开或闭合。
作为绝缘检测系统车顶装置对于绝缘检测系统可靠运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高压真空开关(一般开关也如此),保证其可靠性设计的关键是:灭弧室的应用、绝缘设计、操动机构及传动、控制器及附件设计。
真空灭弧室22作为隔离开关,实际开断电流仅为毫安级,远小于额定开关电流(630A),因此其寿命和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真空灭弧室22需要的闭合力为600—800N,永磁机构25闭合力设计为2200N,长时间运用后即使发生一点退磁也可保证装置正常使用。绝缘拉杆26作为传动部件充分保正可靠性和同步性。动触头24拉杆采用了环氧树脂固封进行制作,减少了运动部分的质量,为分合闸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伯龙高铁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伯龙高铁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67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