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栖挖掘机的履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7212.9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2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延俊;荆访锦;张伟;薛刚;张健;罗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延俊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E02F9/06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商福全 |
地址: | 250061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栖 挖掘机 履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栖挖掘机的履带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我国的引黄灌区引水工程、城市引水和供水工程,沿海滩涂治理、围海工程和盐碱地改造,清淤疏浚中的开挖、清淤等,对水陆两用挖掘机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也促进了很多科研工作者对两栖挖掘机的研发工作。
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两栖挖掘机为浮箱履带式挖掘机,而这种挖掘机的底盘行走机构采用的都是无密封、无润滑的滚轮式链条与履带瓦构成的间隔式履带在浮箱导轨上移动的方式,挖掘机的爬坡和登岸能力低,在水中行驶速度低,且这种挖掘机主要靠下车的浮箱提供浮力,容易出现因浮力不足造成挖掘机在水中行驶、作业安全性能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两栖挖掘机的履带装置,它结构设计合理,使得两栖挖掘机在水中的行进速度大大增加,爬坡和登岸能力更强,同时,可提供更大的浮力,使得两栖挖掘机在水中行驶、作业更加安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两栖挖掘机的履带装置,包括主浮箱、设于主浮箱前端和后端的带前链轮和带后链轮的前轮轴和后轮轴,在前链轮、主浮箱和后链轮外侧套设有链条,一内置于主浮箱内的马达通过传动机构与前轮轴相连,在链条的每一链节外侧分别固连一链板,在每个链板上通过螺栓分别固连有一辅助浮体,在每个辅助浮体的拨水侧的下端沿辅助浮体的宽度方向分别设有一与辅助浮体等宽的凸台,所述辅助浮体包括内支撑钢架,在内支撑钢架的外侧包覆有一硫化橡胶层,在内支撑钢架与硫化橡胶层围城的空腔内部填充有上浮材料,在硫化橡胶层与链板相对的一端套设有一外支撑钢架,若干个设在内支撑钢架内的螺栓穿过内支撑钢架、硫化橡胶层、外支撑钢架与链板相连。
所述辅助浮体的拨水侧的表面由靠近机体一端向外端倾斜设置,辅助浮体靠近机体一端的厚度大于外端的厚度;所述凸台表面由中间向两端倾斜设置,所述凸台表面中间外突高于两端。
所述上浮材料为聚氨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结构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浮体的拨水侧设置的凸台使辅助浮体的拨水的能力远远大于履带瓦的拨水能力,使得两栖挖掘机在水中的行进速度大大增加,同时,除了主浮箱提供浮力外,辅助浮体可提供大量的浮力,使得两栖挖掘机在水中行驶、作业更加安全,另外,辅助浮体的扒地能力强,使挖掘机易于爬坡和登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辅助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去除外支撑架的辅助浮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浮箱,2、前链轮,3、后链轮,4、链条,5、链板,6、辅助浮体,7、内支撑钢架,8、硫化橡胶层,9、聚氨酯,10、外支撑钢架,11、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4所示,一种两栖挖掘机的履带装置,包括主浮箱1、设于主浮箱1前端和后端的带前链轮2和带后链轮3的前轮轴和后轮轴,在前链轮2、主浮箱1和后链轮3外侧套设有链条4,一内置于主浮箱1内的马达通过传动机构与前轮轴相连,在链条4的每一链节外侧分别固连一链板5,在每个链板5上通过螺栓分别固连有一辅助浮体6,在每个辅助浮体6的拨水侧的下端沿辅助浮体6的宽度方向分别设有一与辅助浮体6等宽的凸台11,所述辅助浮体6包括内支撑钢架7,在内支撑钢架7的外侧包覆有一硫化橡胶层8,在内支撑钢架7与硫化橡胶层8围城的空腔内部填充有上浮材料,在硫化橡胶层8与链板5相对的一端套设有一外支撑钢架10,若干个设在内支撑钢架7内的螺栓穿过内支撑钢架7、硫化橡胶层8、外支撑钢架10与链板5相连。
所述辅助浮体6的拨水侧的表面由靠近机体一端向外端倾斜设置,辅助浮体6靠近机体一端的厚度大于外端的厚度;所述凸台11表面由中间向两端倾斜设置,所述凸台11表面中间外突高于两端。
所述上浮材料为聚氨酯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延俊,未经刘延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72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