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8541.5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7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于捷;程贤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26 | 分类号: | H01H13/26;H01H13/04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陈跃琳 |
地址: | 541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多路分 段式 转换 行程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行程开关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
背景技术
行程开关又称位置开关或限位开关,它的作用是将机械位移控制转变为电信号控制,使设备系统运行状态发生改变,即通过机械动作产生的力或力矩按压行程开关按钮一定位移,以此来驱动行程开关内部触点的转换或通断,实现信号的接通或断开,从而控制信号转换或实现安全保护等。在各行业的自动控制系统或机电组件中广泛使用不同类型的行程开关。
目前,在需要通过行程开关来实现分段式控制的系统中,通常在结构设计中采用多个转换开关或外接逻辑继电器方案。即方案一:同时并列安装多个转换开关,通过不同安装位置,采用多个机械动作分级驱动,控制行程开关的转换或分断来实现;此方式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因而仅适用在对开关体积大小和重量要求不高或安装空间足够大的情况下;方案二:采用外接逻辑继电器进行控制,此方式需外接控制逻辑电信号,成本费用高。
然而随着自动控制系统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机电器件组件对小体积多路分段式行程开关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当安装空间受限制或无外部输入的逻辑控制电信号或元器件成本受控制的使用情况下,以上方案一和二均将很难实现多路数分段转换信号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行程开关需较大的安装空间或需外接逻辑控制电信号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主要由外壳、按钮、驱动体、定位压簧、底座和触簧组构成;
上述外壳扣于底座上方,并形成一个中空的腔体;
驱动体整体呈类T形,驱动体活动设置在上述腔体的内部,且驱动体的中轴线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上述驱动体的侧壁上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斜楔面,这些斜楔面沿驱动体的圆周方向分布,且每个斜楔面所处的水平高度各不相同;
按钮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的上部,另一端则穿过外壳并伸出至外壳的外部;定位压簧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的下部,另一端则固定在底座上;按钮和定位压簧的中轴线均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
2组或2组以上的触簧组环设在驱动体的径向外侧,且每个斜楔面对应一组触簧组;每组触簧组均由1个动触簧和2个静触簧组成;上述2个静触簧分设在动触簧的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其中位于径向内侧的静触簧的外向侧壁上设有1个静触点即内静触点,位于径向外侧的静触簧的内向侧壁上设有1个静触点即外静触点;位于中部的动触簧的内向和外向侧壁上各设有1个动触点,其中位于动触簧的内向侧壁上的动触点即内动触点与内静触点位置相对,位于动触簧的外向侧壁上的动触点即外动触点与外静触点位置相对;动触簧和2个静触簧的下端均穿过底座并伸出至外壳的外部;动触簧和2个静触簧的上端自由延伸,且所处水平高度相当;动触簧的上端接有1个勾形驱动端,该勾形驱动端朝驱动体一侧凸出;每组触簧组的勾形驱动端所处的水平高度相同。
为了使行程开关的结构更为紧凑,同时也为了能够确保驱动体运动过程的稳定性,以保证开关的驱动转换精度,所有触簧组均呈中心对称地环绕在驱动体的径向外侧。如当驱动体为圆或多面类T形结构时,触簧组等间距地环绕在驱动体的周围。当驱动体为四面类T形结构时,偶数组的触簧组对称分布在驱动体的2个对称面上。
为了提高开关抗阻性,所述动触簧和静触簧均为双柔性簧片。
为了确保驱动体运动过程的稳定性,以保证开关的驱动转换精度,当驱动体为四面类T形结构时,驱动体的侧面还设有至少一条轴向延伸的定位筋,这个定位筋对称分布在驱动体的未设有斜楔面另外2个对称面上,而外壳与之相对应的位置也设有至少一条轴向延伸的导向筋,定位筋与导向筋滑动间隙配合。
为了确保驱动开关的驱动转换精度,所述按钮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卡。
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小型多路分段式转换行程开关,主要由外壳、按钮、驱动体、定位压簧、底座和触簧组构成;
上述外壳扣于底座上方,并形成一个中空的腔体;
驱动体整体呈类T形,驱动体活动设置在上述腔体的内部,且驱动体的中轴线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上述驱动体的侧壁上设有2个或2个以上的斜楔面,这些斜楔面沿驱动体的圆周方向分布,且每个斜楔面所处的水平高度相同;
按钮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的上部,另一端则穿过外壳并伸出至外壳的外部;定位压簧的一端固定在驱动体的下部,另一端则固定在底座上;按钮和定位压簧的中轴线均与腔体的中轴线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085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