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式螺旋桨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1835.3 | 申请日: | 2014-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8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薛侠峰;马德飞;严天宏;陈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陈晓春 |
主分类号: | B60B19/00 | 分类号: | B60B19/00;B60F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螺旋桨 车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陆空两用交通工具领域,具体是一种永磁式螺旋桨车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交通运输工具都有其专属用场,汽车在陆地上行驶,轮船在水中航行,飞机在空中飞行。既可以在地面上像汽车一样行驶又可以在空中飞行的陆空两用飞行器是一种新型飞行器平时它可作为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而在关键时候又可以在空中自由飞行,尽显其快捷方便的优势在军用和民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战场将呈现“一体”、“联合”、“全维”等特点,需要能够多栖作战的武器,如果有既能在空中飞行,又能在陆地前行,需要时也能快速地潜入水下以躲避敌方的搜寻及攻击并且可以从水下突然飞出以出其不意之势攻击敌方的能在陆空领域自由航行的陆空两用飞行汽车,将会获得特别的作战效能并带来新的作战方式的转变,对未来战争的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虽然飞行汽车仍处于试飞试用阶段但它在军事及野外勘察探险等特殊领域很有诱惑力将来的个人交通工具一定会沿着飞行汽车的方向发展。
本发明的永磁式螺旋桨车轮作为实现陆空两用飞行汽车陆空两用的核心组成部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磁式螺旋桨车轮。
所述的永磁式螺旋桨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永磁体,中心永磁体的下部设置有大行星永磁体,中心永磁体上部设置有螺旋桨驱动电机,螺旋桨驱动电机驱动螺旋桨轴实现螺旋桨转动。
所述的永磁式螺旋桨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支撑板,内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分别设置有与外永磁轮配合的圆柱形小行星永磁体。
所述的永磁式螺旋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永磁轮,外永磁轮的外部设置有外缓冲胎,中心永磁体的转动通过永磁传动带动大行星轮转动从而实现外永磁轮的运动。
所述的永磁式螺旋桨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永磁轮的内部设置有内支撑板,内支撑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上分别设置有与外永磁轮配合的“工”形小行星永磁体。
所述的永磁式螺旋桨车轮,其特征在于车身的前后底部分别设置有车轴,车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永磁式螺旋桨车轮,形成可飞行汽车。
本发明的永磁式螺旋桨车轮,一改普通车轮中间布满支撑部件无法装备其它设备的局限,使用外圆轨设计将车轮中间腾空,可以将发动机、螺旋桨、武器装备、摄像设备、传感器等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在车轮中间,可以在飞行系统和行驶系统互相不干扰的情况下,飞行功能和行驶功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不仅如此,本发明的永磁式螺旋桨车轮突破传统的齿轮传动方式,将永磁传动应用到陆空两用飞行汽车车轮的设计中,完美将永磁传动和飞行汽车两大未来潮流结合于一身。以永磁式螺旋桨车轮为基础的飞行汽车未来可以在岛屿登陆、海滩的抢滩作战、地面陆航武器平台、空中监视侦察等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且在自然灾害救援、警用、医疗急救、旅游观光等发面发挥积极作用,当然作为陆空两用交通工具是它最根本的意义和作用,本发明如果大量实施也可以促进新的经济增长,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永磁式螺旋桨车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小行星永磁体转动轴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永磁式螺旋桨车轮的整体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整车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整车结构侧视图;
各图中附图标记及其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外缓冲胎;2-外永磁轮;3-圆柱形小行星永磁体;4-内支撑板;5-螺旋桨;6-螺旋桨驱动电机;7-大行星永磁体;8-中心永磁体;9-转动轴;10-“工”形小行星永磁体;11-车轴;12-车身;13-永磁式螺旋桨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永磁式螺旋桨车轮包括中心永磁体8,中心永磁体8的下部设置有大行星永磁体7,中心永磁体8上部设置有螺旋桨驱动电机6,螺旋桨驱动电机6驱动平行于地面的螺旋桨5转动。永磁式螺旋桨车轮包括内支撑板4,内支撑板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轴9,转动轴9上分别设置有与外永磁体轮2配合的圆柱形小行星永磁体3。
如图2所示,外永磁体轮2的内部设置有内支撑板4,内支撑板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转动轴9,转动轴9上分别设置有与外永磁体轮2配合的“工”字形小行星永磁体10。
如图3所示,外永磁体轮2的外部设置有外缓冲胎1,中心永磁体8的转动通过永磁传动带动大行星永磁体7转动从而实现外永磁体轮2的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陈晓春,未经中国计量学院;陈晓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18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