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流管悬挂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2342.1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6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郎红娟;侯芳;吴玉燕;刘珂欣;赵彬芳;张博;田宝娟;冯晓云;张晓阳;闫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A61G7/065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文录 |
地址: | 71003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悬挂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引流管悬挂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患者发病急骤,病情危重,通常因颅内病变、颅内出血或颅内水肿等原因引起颅内压升高,临床会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开颅手术、脑室钻孔引流以及对症治疗的腰大池引流等措施,通过引流降低颅内压,缓解颅内压增高的危险。颅腔内有一定压力,正常在60-180mmH2O,低于50mmH2O为低颅压,超过200mmH2O为高颅压。患者因病情需要行脑室引流、腰大池引流等引流,为了维持一定的颅内压,引流管应固定在适当高度。通常不得低于引流部位,根据医疗、护理操作常规要求,将引流袋固定于距穿刺点高10-15cm,避免引流过度或引流不畅,经常需要根据病情调整引流管的高度。另外危重患者为了预防误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应采取床头抬高30-45°,利于患者康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引流管悬挂固定装置,其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便于引流管进行精确固定,利于患者康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引流管悬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理床旁侧设置的立式布置的杆状支架,护理床的床头与床身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床头垂直于铰接轴方向的长度为L,支架由下、中、上依次布置的第一、二、三杆段构成,第三杆段的上部设置用于固定引流管的第一挂钩,第一杆段高于铰接轴的条杆部的长度为T1,第二杆段的长度为T2,第三杆段的长度为T3,其中:T1=L·sin30°,L·sin30°≤T1+T2≤L·sin45°,T3=10~15cm。
使用上述引流管悬挂固定装置,其可对床头的抬高角度以及引流管的悬挂高度进行精确的调整,维持颅内压稳定,利于患者康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引流管悬挂固定装置,包括护理床旁侧设置的立式布置的杆状支架,护理床的床头11与床身通过铰接轴铰接连接,床头11垂直于铰接轴方向的长度为L,支架由下、中、上依次布置的第一、二、三杆段构成,第三杆段13的上部设置用于固定引流管的第一挂钩,第一杆段11高于铰接轴的条杆部的长度为T1,第二杆段12的长度为T2,第三杆段13的长度为T3(T3是指第三杆段13上高于第二管段的条杆部的长度),其中:T1=L·sin30°,L·sin30°≤T1+T2≤L·sin45°,T3=10~15cm。这样再抬高护理床床头11时,只需要将床头11的高端与第二杆段12杆身相对应,就可以将床头11抬高为30-45°,即图1中θ所示的角度,同时将引流管挂在第一挂钩上,实现对引流管的可靠固定,从而维持颅内压稳定,利于患者康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23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翻身垫
- 下一篇:呼吸道分泌物收集护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