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自稳嵴的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5703.8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0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孟阳;刘浩;洪瑛;王贝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零切迹 颈椎 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颈椎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带自稳嵴的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椎间融合器的使用降低了植骨不融合、假关节的发生率,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无需前方钛板辅助固定,减少了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为达到术后即刻稳定性,目前市场中的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植入后,需在其尾部斜行拧入2至4枚螺钉或嵌入两片插片以将融合器固定于上下椎体,操作繁琐,延长了手术时间,其费用也较高;植入螺钉或插片周围载荷集中致应力遮挡,不利于成骨;螺钉或插片式斜行固定易出现终板切割现象致内植物松动;螺钉或插片为多为钛合金材料构成,不透X线,行MRI或CT检查时伪影较大,干扰观察植骨空中骨生长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实现即刻稳定,且无需尾部拧入螺钉或插片固定的带自稳嵴的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自稳嵴的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沿竖直方向设置于融合器本体内的植骨通槽,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对称设置有成对的自稳嵴,所述自稳嵴中心轴线均互相平行且所述自稳嵴的顶面设置有防退倒齿。
进一步的是,所述融合器本体内设置有定位传感装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自稳嵴的形状为前窄后宽的楔形。
进一步的是,所述融合器本体的制作材料为聚醚醚酮。
进一步的是,自稳嵴的制作材料为钛合金。
进一步的是,所述自稳嵴的表面和融合器本体的表面均设置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自稳嵴的表面和融合器本体的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结构。
进一步的是,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与上椎骨的上椎骨接触面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是,所述融合器本体的下表面与下椎骨的下椎骨接触面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是,所述融合器本体的背侧面设置有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使用时,首先将待植入的骨骼放置于植骨通槽内,然后的,在待嵌入的上椎骨和下椎骨处开出用于容纳自稳嵴的上椎骨凹槽和下椎骨凹槽。接下来的,只需将融合器本体的前端嵌入到上椎骨和下椎骨之间后,随即通过外部工具将融合器本体敲入上椎骨和下椎骨之间即可。在敲入完毕后,自稳嵴很好的嵌套于上椎骨凹槽和下椎骨凹槽内,另外的,由于融合器本体的上表面与上椎骨的上椎骨接触面以及融合器本体的下表面与下椎骨的下椎骨接触面均紧密贴合,故而植骨通槽内的待植入的骨骼可以很理想的与上椎骨和下椎骨融合,直至最后很好的长合到一起。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巧妙之处在于创造性的利用了自稳嵴,且此椎间融合器为解剖学设计,其上下表面与国人上下椎骨的终板形态一致,不仅可以使椎骨载荷的传导更均匀,避免了局部载荷集中,更有利于骨生长,而且也十分便于临床的操作,本实用新型十分具有推广前景,尤其适用于颈椎病的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具体的讲,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一、该融合器植入后,稳定嵴将椎间融合器与上下椎体牢固固定,具有良好的即刻稳定性,无需尾部拧入螺钉或插片固定,操作简便、节约手术时间和经济费用。二、稳定嵴为前窄后宽设计,两侧设计为粗糙结构,椎体后尾部稳定嵴对两侧椎体产生挤压作用,稳定性更好。三、本融合器为解剖型设计,其上下表面按照国人椎体的上下终板形态设计,使其与上下终板的贴合更好。四、本椎间融合器稳定嵴及上下面均有羟基磷灰石涂层,更有利于骨的生长。五、本椎间融合器上下稳定嵴对称分布,载荷传导更均匀,避免了局部载荷集中,更有利于骨生长。六、本椎间融合器上下稳定嵴垂着嵌入上下椎体中,稳定性更好,不易出现终板切割。七、本椎间融合器为聚醚醚酮材料,影像学检查相容性好。八、本椎间融合器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减少了术后异物感和吞咽困难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上椎骨和下椎骨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融合器本体1、自稳嵴11、防退倒齿111、植骨通槽12、安装孔13、上表面14、下表面15、定位传感装置16、防滑结构17、上椎骨2、上椎骨接触面21、上椎骨凹槽22、下椎骨3、下椎骨接触面31、下椎骨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57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