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抱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7119.6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2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肖汉斌;严怀余;孙振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7/14 | 分类号: | E02D7/1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孟庆繁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涡轮蜗杆传动来旋转夹紧抱桩装置。
背景技术
打桩船作为水上打桩作业的工程船,随着我国各种桥梁、码头、水利工程的建设,它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频繁。打桩船由多个部分组成,其一是船体,浮游于水面上,且有一定的排水量和抗风浪的稳性。其二是打桩专用设备,包括:桩架、打桩锤、起重绞车以及其它打桩附属装置。这些设备的技术参数直接反映该船的打桩能力。其三是船舶动力系统,包括机舱内的各台设备以及甲板锚机等机械。抱桩装置属于打桩专用设备,目前工程领域运用的抱桩装置主要通过活动臂及固定支腿来夹紧桩体,其驱动方式多为液压驱动,少数为人力驱动。液压驱动方式需要在桩架上铺设液压油管路,较复杂且成本高,后期需要定期维护。人力驱动方式要求工作人员登高作业,存在安全隐患且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抱桩装置,该装置使用电机作为驱动,通过多种机械传动方式实现抱桩功能。具有结构简单、布线灵活、效率高、造价低廉、操作方便、容易维护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由上层、中间层、下层组成;上层、下层为固定层,分别单面设置径向滑道和周向滑道,并通过法兰固定在桩架上;中间层为转动层,双面设置环形导轨由上层、下层夹紧,并可沿上层、下层的周向滑道转动,中间层外圈靠近桩架侧布置蜗轮齿与蜗杆联接,中间层内圈为凸轮形式;活动支腿布置在上层、下层的径向滑道之间并可沿径向滑道滑动;电机通过联轴器直接联接蜗杆并固定在桩架上,并使蜗杆与中间层外圈的蜗轮齿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电机作为驱动,免去液压缸及液压管路的后期维护工作。由于打桩时径向受力较小,蜗轮蜗杆传动的自锁特性即能实现支腿的定位。具有结构简单、布线灵活、效率高、造价低廉、操作方便、容易维护、适应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层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层、下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层,2.中间层,3.下层,4.活动支腿,5.导轨,6.桩,7.电机,8.蜗杆,9.蜗轮,10.径向滑道,11.周向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由上层1、中间层2、下层3组成。上层1、下层3为固定层,分别单面设置径向滑道10和周向滑道11,并通过法兰固定在桩架上。中间层2为转动层,双面设置环形导轨5由上层1、下层3夹紧,并可沿上层1、下层2的周向滑道11转动,中间层2外圈靠近桩架侧布置蜗轮齿9与蜗杆8联接,中间层2内圈为凸轮形式。活动支腿4布置在上层1、下层3的径向滑道10之间并可沿径向滑道10滑动。电机7通过联轴器直接联接蜗杆8并固定在桩架上,并使蜗杆8与中间层2外圈的蜗轮齿9啮合。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电机7带动蜗杆8转动,由于蜗轮齿9与蜗杆8传动,中间层2的导轨5沿上层1与下层3的周向滑道11转动,使得中间层2内圈凸轮结构推动上层1与下层3径向滑道10之间的活动支腿4沿径向滑道10向内侧移动,从而实现桩6的夹紧。当活动支腿4定位准确后,由于蜗轮齿9、蜗杆8的自锁性能从而实现夹紧桩体6,达到抱桩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71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倒置进胶方式的注塑模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注塑机的送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