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铰链固定叶板加工设备的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7488.5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5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雷;黎伟红;张安建;孙承松;郝行亮;余忠核;余光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吕晋英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 固定 加工 设备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铰链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车用铰链固定叶板加工设备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门与车身之间通过铰链实施连接,此类铰链主要由固定叶板及与固定叶板通过铰接轴铰接的活动定叶板组成,固定叶板与车身通过连接件(如紧固螺钉)固定连接,活动叶板的一端与车门连接,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车身连接,固定叶板上设有多个供紧固螺钉安装的安装孔,该安装孔在加工过程中需实施倒角、钻孔及攻丝三个步骤,通常,该钻孔通过人工采用手动实施,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生产大量的铰链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提高了生产成本。
随着该领域技术人员不断的研发,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用于加工车门铰链的设备。然而,此类设备中对铰链加工时的送料依然通过人工进行,不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送料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加工效率、结构简单的车用铰链固定叶板加工设备的输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铰链固定叶板加工设备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可放置工件的震动料盘及与震动料盘衔接的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包括有输送轨道,该输送轨道的一端与震动料盘衔接,另一端处设有与其垂直衔接的输送通道,所述的输送轨道及输送通道内分别开设有相互导通且与工件形状适配的放置腔,输送轨道与输送通道的衔接处设有将输送轨道内的工件推至输送通道内的传送气缸,输送通道上架设有气缸轴可处于输送通道的放置腔内往复移动的输送气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震动料盘中的工件会由输送机构自动输送至加工设备中,在此过程中,震动料盘中的多个工件可同时进入到输送轨道的放置腔内,然后通过传送气缸将其推至输送通道内,最后由输送通道处的输送气缸将工件输送至加工设备中,这样设置可节省送料时间,从而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而且上述过程无需人工操作,消除了由于人工操作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输送轨道与输送通道的衔接处开设有供工件进入到输送通道内的连接通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使输送轨道与输送通道之间的衔接结构简单,工件的输送过程更为顺畅。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输送轨道及输送通道的放置腔内壁上对称的设有限位凸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凸起的设置可对工件的两侧实施定位,防止工件在移动过程中的横向位置发生偏移而影响到后续的加工精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车用铰链固定叶板加工设备的输送装置,包括有可放置工件的震动料盘1及与震动料盘1衔接的输送机构2,该输送机构2包括有输送轨道21,该输送轨道21的一端与震动料盘1衔接,另一端处设有与其垂直衔接的输送通道22,输送轨道21及输送通道22内分别开设有相互导通且与工件形状适配的放置腔23,输送轨道21与输送通道22的衔接处设有将输送轨道21内的工件推至输送通道内的传送气缸3,输送通道22上架设有气缸轴41可处于输送通道22的放置腔内往复移动的输送气缸4。上述方案中,震动料盘1中的工件会由输送机构2自动输送至加工设备中,在此过程中,震动料盘1中的多个工件可同时进入到输送轨道21的放置腔23内,然后通过传送气缸3将其推至输送通道22内,最后由输送通道22处的输送气缸4将工件输送至加工设备中,这样设置可节省送料时间,从而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而且上述过程无需人工操作,消除了由于人工操作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输送轨道21与输送通道22之间的衔接,输送轨道21与输送通道22的衔接处开设有供工件进入到输送通道22内的连接通道211。传送气缸3的气缸轴31正对与该连接通道211设置。
为了防止工件在移动过程中的横向位置发生偏移而影响到后续的加工精度,输送轨道21及输送通道22的放置腔23内壁上对称的设有限位凸起231。限位凸起231的设置可对工件的横向两侧实施限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74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设备的夹持爪
- 下一篇:角钢倍尺飞剪齿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