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住宅小区污水净化回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8682.5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5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朱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杨保刚;晏辉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住宅小区 污水 净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住宅小区污水净化回用系统。
背景技术
1990年以来,全球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而九十年代的十年间,我国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7.73%,是世界年均增长率的2.9倍。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污水处理产业高速增长。2000年—2004年,我国污水处理消费量从188万吨增长到447万吨,增加了2.3倍,年平均增长率在27%以上。其中,2001年,我国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达到225万吨,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污水处理消费大国。同时,污水处理进口也大幅度增加。1998年,我国污水处理进口100万吨,由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水处理进口国。2004年与1998年比,污水处理进口增长幅度年均达到27.14%。预计2005年,中国污水处理表观消费量将达到500万吨,进口仍将保持在300万吨左右。
伴随着污水处理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污水处理产量也结束了长期徘徊的局面,实现了高速增长。我国污水处理产量从2000年的46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236万吨,年平均增长率在82.6%,占国内市场需求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24.47%提高到2004年的52.80%。而同期,世界污水处理产量则仅以6%左右的速度增长。
从总体上看,我国污水处理正在经历由规模小、水平低、品种单一、严重不能满足需求到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品种质量显著提高和初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深刻转变,污水处理需求将逐步实现自给。
住宅小区污水包含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包括厕所粪尿、洗衣洗澡水、厨房等。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人们应该保护水资源,对污水进行处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排放越来越严重。
由于我国小区居住点分散,污水源分布点多量少,城镇级污水厂的规模多低于10000吨/日。目前国内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常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传统活性污泥法、A2/O、SBR、氧化沟等,如果以这些技术建设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会造成由于居高不下的运行费用,无法正常运行。必须针对小城镇的特点采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技术稳定可靠,操作与管理相对简单的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技术稳定可靠,操作与管理相对简单的工艺的小区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住宅小区污水净化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池、曝气池、沉淀池、景观蓄水池和绿化蓄水池,所述过滤池内设置有滤网,滤网设置在过滤池中段,过滤池的进水管设置在滤网下方,过滤池的出水管设置在滤网的上方,过滤池的污水通过滤网后进入曝气池,曝气池分为厌氧区和好氧区,厌氧区和好氧区内设置生物填料,曝气池底部设置曝气管,过滤池的污水从上往下流经厌氧区,然后从下往上流经好氧区后进入沉淀池,沉淀池的出水口分别连接景观蓄水池和绿化蓄水池,所述景观蓄水池与沉淀池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
进一步地,过滤装置为活性炭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内设置有隔板,将沉淀池上部分隔成两个区,经过曝气池的污水从一个区进入,从另一个区流出。
本系统的运行原理为:生活污水首先进入过滤池,通过滤网的过滤除去大型漂浮物,然后从上向下通过曝气池的厌氧区,然后从下向上通过好氧区,处理后的水流入沉淀池进行沉淀,上清液流入景观蓄水池和绿化蓄水池,分别用于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多余水排放,由于景观用水要求较高,需要进行过滤除臭等处理,因此需要在景观蓄水池上连接活性炭过滤器对水质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污水处理系统特别针对小区设计,占地面积小、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技术稳定可靠,操作与管理相对简单的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过滤池,12-滤网,2-曝气池,21-厌氧区,22-好氧区,23-曝气管,3-沉淀池,31-隔板,4-景观蓄水池,5-过滤装置,6-绿化蓄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中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8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污水厌氧菌多级处理装置
- 下一篇:超纯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