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内部电路及电动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19440.8 | 申请日: | 2014-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5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赵彬彬;岳志芹;梁飞;吴琼;张腾飞;邢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内部 电路 电动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内部电路及应用此电路的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是一种仅采用动力电池作为储能动力装置的汽车。动力电池通过功率变换装置为驱动电机提供电能,使得驱动电机工作运转,驱动电机经传动系统带动车轮旋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或后退。纯电动汽车结构简单、能量利用率高、噪音低、零排放,可解决汽车给人类带来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
现有的电动汽车,如图1所示,点火、上电时,低压电路上电,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供电,首先闭合负极接触器,然后闭合预充接触器,当检测到电路电压达到预定值时,再闭合正极接触器,断开预充接触器,整个流程在极短的时间(约几百毫秒)内完成;下电时,首先断开正极接触器,再断开负极接触器;充电时,BMS由充电机供电并启动,首先闭合负极接触器,然后闭合充电接触器;充电完成后,首先断开充电接触器,然后再断开负极接触器。
由此可知,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正、负极接触器一直保持在闭合状态,直到下电为止;充电接触器主要用于当汽车停止行驶时进行充电,此时电流流经充电接触器和负极接触器;而预充接触器只有在每次上电的过程中才使用,且每次使用时间不超过几百毫秒,故此预充接触器的并未充分利用,且接触器的成本较高、易损坏,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内部电路及电动汽车,以解决预充接触器不能充分利用而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内部电路,包括电池模组、正极端子、充电端子、负极端子和熔断器,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正极端子之间的导线连线上设置有正极接触器,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负极端子之间的导线连线上设置有负极接触器;所述正极接触器的两接线端并联有预充电路,所述预充电路上依次设有预充接触器、可控硅和预充电阻,且所述预充接触器较所述可控硅接近于所述电池模组;所述预充接触器与所述可控硅之间的导线连线上设有分支接点,所述分支接点与所述充电端子之间的导线连线上设置有电力二极管;所述熔断器设在能够控制整个电路通断的导线线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第一子电池组和第二子电池组,所述第一子电池组和上述第二子电池组之间连接有断路器。
进一步的,所述断路器为手动断路器。
进一步的,所述熔断器设在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负极接触器之间的导线线路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熔断器之间的导线线路上设有分流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电池内部电路具有以下优势:
当点火、上电时,首先闭合负极接触器,紧跟着闭合预充接触器,同时给可控硅的控制端一个触发信号,电流流经预充接触器、可控硅、预充电阻、外电路及负极接触器形成电流回路;待外电路电压达到预定值后闭合正极接触器,断开预充接触器。当充电时,首先闭合负极接触器,然后闭合预充接触器,预充接触器充当充电接触器,电流通过电力二极管、预充接触器、电池包及负极接触器形成充电回路;充电完成时,首先断开预充接触器,再断开负极接触器。
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动力电池内部电路中,通过电力二极管和可控硅的组合,省掉了充电接触器的设置,并使预充接触器具有充电接触器的功能,从而实现预充接触器的分时工作,达到充分使用预充接触器的目的。此外,由于电力二极管和可控硅具有性能稳定、寿命长、成本低和布置方便的优点,从而能够优化整个动力电池内部电路的性能,并节省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上设置有上述动力电池内部电路。
所述电动汽车与上述动力电池内部电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动力电池内部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动力电池内部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模组,2-正极接触器,3-预充接触器,4-电力二极管,5-分支接点,
6-可控硅,7-预充电阻,8-正极端子,9-充电端子,10-负极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194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