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化硅内衬拼组结构的离心泵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2292.5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9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伯生;高孟平;莫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灵谷塑料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7/02 | 分类号: | F04D7/02;F04D29/42 |
代理公司: | 江苏英特东华律师事务所 32229 | 代理人: | 朱建国;邵鋆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内衬 结构 离心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用耐磨、防腐的 碳化硅材料的用于化工、矿山等领域输送料浆的泵技术,具体是指泵碳化硅内衬结构。
背景技术
离心泵一种液体输送设备,由于料浆泵适用的工况比较恶劣,如用来输送酸、碱性清液或料浆,冶金行业各类腐性矿浆、环保行业的各种污水。所以,对于料浆泵不仅需要良好的密封性,尤其要求离心泵具有很强的耐磨和耐腐蚀性。但是,碳化硅另一特性是脆性,若受到撞击易碎,另外对于大型泵体,要做到不变形的难度相当高。还有,由于碳化硅陶瓷材料的硬度极高,成型以后加工及其困难,成本非常高,所以其精度难以保证,无法对其提出较高的密封性要求;而且碳化硅材料较脆,连接和固定是一项技术障碍,所以受限于烧结加工的尺寸限制,无法加工较大尺寸的离心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发明一种制造简单,具有拼装式可拆卸碳化硅陶瓷内衬的离心泵。为达上述发明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碳化硅内衬拼组结构的离心泵,由泵外壳、带有出口孔碳化硅内衬、碳化硅内衬和带有缓冲体的前后压盖组成。
优选的:在泵外壳和碳化硅内衬之间有一缓冲体。
进一步的优选是:泵外壳上有一出口连接法兰和出口。出口内也装有碳化硅出口管衬。
本实用新型制造简单,维修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大型泵碳化硅内衬制造的困难,使得大型碳化硅泵的实施成为可能。碳化硅内衬泵的运用后,这种泵的使用寿命远远高于不锈钢泵,是比较先进的高强度工程塑料泵的5~10倍甚至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图。
图中,泵外壳1、缓冲体2,碳化硅内衬3、前后压盖4、5、出口连接法兰6、出口7、出口碳化硅管衬8。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碳化硅陶瓷材料难以加工大尺寸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拼装组合式的内衬流体腔。各碳化硅内衬彼此间没有密封要求,为拼装组合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突破了用碳化硅做大内衬容易断裂、变形、难以加工的技术瓶颈。
具体结构如图1,泵外壳1使用具有较高强度、易于加工的材料制成,常规采用的较多是球墨铸铁材料,可以金加工、穿孔、攻螺纹等,方便固定和连接,特殊的是用工程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造。在泵外壳1与碳化硅内衬3之间有一圈缓冲体2,该缓冲体用聚乙烯、F46、PVDF等工程塑料制成。碳化硅内衬3由至少两块圈形内衬拼组而成,拼组而成的内衬至少有一块带有出口9。
圆圈形状的碳化硅内衬3由至少2块内衬组成。对于直径较大的泵体,用若干内衬组成的圆圈形状内衬3后,各块内衬的加工来的简单方便,同时泵使用过程中便于维修和更换。
如图2、图3,碳化硅内衬3在泵外壳1之间放置缓冲体2,起到若碳化硅内衬3突然受到冲击后,缓冲体2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内衬3不宜击碎。泵外壳1两侧装有前盖4和后盖5,合成一个腔体。前后盖分别以前后部件固定连接限位。碳化硅出口管衬8插入出口7内。
由于本发明将泵外壳1与碳化硅3分离,中间又有缓冲体2,而碳化硅内衬没有密封和固定连接要求,加工精度可以大幅度降低,而且能以组合方式实现大尺寸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灵谷塑料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灵谷塑料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22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