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电铜排的接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2830.0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48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费诺-泰姆斯(常州)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H01R4/7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夏海初 |
地址: | 2130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接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铜排的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线结构,是指布置在电源与用电设备之间的导电接线结构。
已有技术的导电接线结构,通常是由导线(包括电缆线组件或铜排组件)通过电源的接线桩头与用电设备的接线桩头用螺钉拧接的。
已有技术的这种延用许久的接线结构,至少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临场实际操作不方便,尤其是由于操作不当的原因,会发生虚接等拧接不到位的问题,以致在通电工况下发生短路放电等问题;二是由于所述已存的接线结构的导线与桩头两者的连接部位是呈裸露状的(尽管是在配电箱内),因而就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研发一种能够克服以上所述不足的所述接线结构,便成为业内的期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安全、可靠性高,且装配效率高,又便于维护的导电铜排的接线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电铜排的接线结构,包括导电铜排组件和布置在导电铜排组件两端且与导电铜排组件连接的接线桩头组件;所述导电铜排组件是由多个条状导电片复叠在一起构成的导电排,而其两端部经热熔冶金连接形成硬态连接段,硬态连接段有安装孔,而位于硬态连接段之间为软态连接段,软态连接段的外周有绝缘套;而其:
所述接线桩头组件包括绝缘外壳、与绝缘外壳呈轴向紧配置的冠簧母端子,和一端具有螺纹段的公端子;所述冠簧母端子可与公端子相密合配装,冠簧母端子的外圆面与密合穿过绝缘外壳的导电铜排组件的硬态连接段的安装孔紧密配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与绝缘外壳相配装的公端子锁定组件,所述公端子锁定组件包括与绝缘外壳呈键槽副滑动配装的锁定按钮、第一制退弹簧和第二制退弹簧;所述锁定按钮有两个分开布置的凸起,公端子的另一端有环形卡槽,第一制退弹簧和第二制退弹簧分别套装在锁定按钮的两个凸起上,第一制退弹簧和第二制退弹簧的一端与锁定按钮相抵,而其另一端与绝缘外壳相抵;在第一制退弹簧和第二制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锁定按钮的前端插入与冠簧母端子相配装的公端子的环形卡槽内,而限制公端子从冠簧母端子中退离出来;而推动锁定按钮,其前端则从与冠簧母端子相配装的公端子的环形卡槽内退出来,即可实现公端子和冠簧母端子的分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公端子具有与其互为一体大直径段,所述大直径段外圆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用于与扳手相配置的平直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线桩头组件的绝缘外壳有卡槽,导电铜排组件的绝缘套的两端分别压合在绝缘外壳的卡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条状导电片至少有3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软态连接段呈直线状,或呈直角形折弯状,或呈圆弧形折弯状,或呈其它几何形状折弯状,或呈多种几何形状的复合折弯状。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接线桩头组件的冠簧母端子的外圆面与密合穿过绝缘外壳的导电铜排组件的硬态连接段的安装孔紧密配接,这样,硬态连接段就不再直接裸露在空气中,在工况下,就不会影响周边部件的安全使用,使得本实用新型安全和可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待连接的两个用电设备先与相应的公端子的螺纹段螺纹连接,然后将公端子与冠簧母端子相密合配装,即可实现了两个用电设备的电性连接,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效率高;若要对两个电气部件进行检修和维护时,只需将公端子与冠簧母端子分离即可,便于检修和维护;一旦多个条状导电片复叠在一起构成导电排或者是公端子发生损坏,本实用新型也便于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3所示,一种导电铜排的接线结构,包括导电铜排组件1和布置在导电铜排组件1两端且与导电铜排组件1连接的接线桩头组件2;所述导电铜排组件1是由多个条状导电片1-1-1复叠在一起构成的导电排1-1,而其两端部经热熔冶金连接形成硬态连接段1-2,硬态连接段1-2有安装孔1-1-2,而位于硬态连接段1-2之间为软态连接段1-3,软态连接段1-3的外周有绝缘套1-4;而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费诺-泰姆斯(常州)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费诺-泰姆斯(常州)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28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花节能减排生产技术
- 下一篇:纯棉针织物涂料活性共同印花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