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给式偏心可调自动抛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2844.2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7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王郑拓;李科迪;傅建中;徐月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紫金港智能制造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04 | 分类号: | B24B9/04;B24B47/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夏恒霞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进给 偏心 可调 自动 抛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光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进给式偏心可调自动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抛光是指采用机械、化学或者电化学等方式,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木材、工艺品、塑料模具、金属五金、汽车装配、电子零件等制造领域。
机械抛光是指利用刀具或磨具的切削或磨削作用,去除工件表面毛刺、锈蚀、氧化膜等缺陷的一种抛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应用范围较广。以汽车制造领域为例,在汽车零部件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刚度、零件切削性能等原因,零件切削表面通常存在飞边、毛刺等加工缺陷,而且,汽车零部件中也有大量焊接件,焊接件的焊点上附有焊接氧化层,这些飞边、毛刺等加工缺陷以及焊点氧化层都需要进行抛光处理。目前,国内大都是采用人工抛光方式,即工人手持锉刀、角磨机等抛光工具进行抛光作业;而西方发达国家一般采用价格昂贵的全自动机械手抛光来代替人工抛光。
除汽车制造领域外,机械抛光也被应用于机械加工的其他领域,以金属网带制造加工为例,金属网带是一种金属材料网状输送带,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电子、化工、玻璃等行业的运输生产线。如图3所示,金属网带由弹性金属网22、直心力骨23以及马蹄形链片24组成,在制造过程中,需对直心力骨23两端的焊点25进行抛光。国内现有技术一般是人工手持装夹着碗型钢丝轮的角磨机对直心力骨两端焊点25进行抛光;而国外先进技术则是将金属网带装夹在传送设备上,由六自由度机器人装夹金刚砂磨头对其进行自动抛光。
总的来说,现有技术中对焊点以及零件毛刺抛光存在以下缺陷:
(1)、国内抛光自动化程度较低,大多采用人工抛光形式。由于工人技术熟练程度不同,容易造成漏抛、误抛等现象,抛光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工件表面质量不稳定。
(2)、抛光作业产生大量金属粉尘,长期吸入严重影响工人身体健康,且金属中镁、铝、铁等材料的粉尘极易燃烧产生爆炸,会对工人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3)、传统的人工抛光是劳动密集型作业,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必将逐渐出现招工、管理困难、制造成本上升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改变该局面。
(4)、国外采用机器人能够实现自动抛光,但是资金投入大,除了要花费巨额代价购买机器人、自动变位装置等设备外,还需掌握机器人自动抛光技术;而且,磨头的浮动顺行技术被国外发达国家垄断,浮动去毛刺动力头仍需进口,且进口价格居高不下,必将要付出高额的维护成本,不适合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给式偏心可调自动抛光装置,能够完成对工件表面毛刺或焊点氧化层的自动抛光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进给式偏心可调自动抛光装置,包括支撑机构、设置于支撑机构上方的进给机构和偏心可调抛光机构;
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座、导杆支承块及导杆,所述导杆支承块安装于底座上,所述导杆连接于导杆支承块之间;
所述进给机构包括:一推板、丝杠、丝杠螺母、丝杠螺母座、丝杠座及第一电机,所述丝杠螺母通过丝杠螺母座固定于推板端部,所述丝杠通过轴承固定于丝杠座上并通过联轴器与第一电机的转轴相连,所述推板下方设有用于与导杆配合的滑块,所述第一电机通过丝杠驱动丝杠螺母从而带动推板在导杆上滑动;
所述偏心可调抛光机构包括:固设于推板下方的第二电机、设置于推板上方的一对轴承支座、受第二电机驱动的主轴、与主轴通过调节螺钉连接的调节块、与调节块相连接的角磨机以及抛光磨头,所述调节块上形成有内槽通孔,通过调整调节螺钉在内槽通孔中的安装位置从而调节偏心距,使得抛光磨头偏离主轴轴心进行偏心旋转。
优选地,前述支撑机构还包括电机座,所述第一电机安装于电机座上。
具体地,前述一对轴承支座包括靠近抛光磨头的第一轴承支座和远离抛光磨头的第二轴承支座,所述第二轴承支座上形成有供丝杠穿过的通孔。
作为一种优选,前述导杆支承块为4个,对称地分设于底座上,用于支承和定位两根导杆。
进一步地,前述底座上还设有一垫块,所述电机座和丝杠座均安装于垫块上。
更进一步地,前述推板上安装一第一带轮,与第二电机的转轴相连的第二带轮与第一带轮之间通过同步带相连,第二电机驱动第二带轮带动第一带轮从而驱动主轴转动。
再进一步地,前述第一带轮通过平键安装在主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紫金港智能制造装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紫金港智能制造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28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磨机的壳体
- 下一篇:一种连续管内壁焊接毛刺带清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