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省功耗的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4159.3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503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中冠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9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省 功耗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特别指一种节省功耗的手机。
背景技术
手机的背光LED是手机功耗很大的一个部件,为了延长手机使用时间,节省手机的功耗,大家都在想法设法降低手机背光的功耗。现有的手机背光一般是通过计时,如果一段时间没有操作则关闭背光。当然用户通过按下锁屏键也可以强制关闭背光。但是现在很多情况是用户没有在使用手机,可是背光却被点亮,如手机没有使用,但是软件消息推送,背光就被点亮,造成电能的浪费,待机时间的缩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节省功耗的手机,解决现有手机能耗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节省功耗的手机,包括机体,机体一面具有显示屏,机体的一边设置有HOME键、BACK键和MENU键,机体的另一边内部具有一个中空的垂直于显示屏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嵌在机体的外壳上,支撑柱的另一端与人体红外感应器的探头连接,手机内部还包括节能电路,节能电路包括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光耦,三极管的基极与人体红外感应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光耦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光耦的负极输入端与电源负极连接,光耦的正极输出端与背光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光耦的负极输出端与背光LED的正极连接,背光LED的负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手机的屏幕在没有人看(即手机屏幕没有使用)的时候,就关闭背光LED,大大降低手机能耗,在屏幕有人看的时候,就按照正常的背光驱动状态,满足用户使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切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到图3所示,一种节省功耗的手机,包括机体1,机体1一面具有显示屏2,机体1的一边设置有HOME键(即主页键)、BACK键(即返回键)和MENU键(即菜单键),机体1的另一边内部具有一个中空的垂直于显示屏的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一端嵌在机体1的外壳上,支撑柱3的另一端与人体红外感应器的探头4连接,手机内部还包括节能电路,节能电路包括三极管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光耦,三极管Q1的基极与人体红外感应器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光耦U1的正极输入端连接,光耦U1的负极输入端与电源负极连接,光耦U1的正极输出端与背光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光耦U1的负极输出端与背光LED L1的正极连接,背光LED L1的负极与电源负极连接。其中,人体红外感应器为现有元件,其具有探头,感应到人体红外后会输出高电平,没有感应到则输出低电平,本实用新型在此不赘述。
在某些实施例中,这些元件可以选用以下型号:电源选用锂电池的3.7V电源,三极管Q1选用8050三极管,第一电阻选用10K,第二电阻选用300欧,光耦选用PC81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人脸正对着显示屏时,人体红外会通过支撑柱的中空到达人体红外感应器的探头上,此时人体红外感应器输出高电平,三极管Q1导通,则驱动光耦U1内部的发光二极管点亮,此时光耦后级导通,背光驱动电路(即驱动背光LED工作的电路)可以正常驱动背光LED L1,即在人看显示屏时,显示屏的背光可以正常工作。当人脸离开显示屏,即不用看显示屏后,人体红外感应器的探头则无法感应到,人体红外感应器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1不导通,光耦也不导通,此时背光LED L1处于完全的关闭状态,节省了电量,达到了节省功耗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可以遮挡人体其他部位的红外,避免人体其他部位红外对探头的影响。
在某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手机还包含有用于与基站通信的通信电路。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中冠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中冠信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41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