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门框密封条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4275.5 | 申请日: | 2014-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9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董琴;毛钧霆;程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8 | 分类号: | B60J1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李翔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门框 密封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门框密封条和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门框密封条安装在汽车门框的钣金件上,用于封闭门框和车门之间的间隙,防止灰尘、雨水、噪声等进入车辆内,同时包覆汽车门框的钣金件和车身内护板起到装饰作用。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传统中,汽车门框密封条2通过U型口7夹持在汽车门框1的钣金件8上,所述U型口的夹持需要工人进行锤击装配以使得U型口7内部的卡勾9发生弹性变形压紧在钣金件8上,这种装配方式装配效率低且由于工人装配手法不同易出现装车质量问题,并且U型口7与钣金件8之间会存在一定间隙,使得灰尘、噪声、雨水等通过该间隙进入汽车内部。
图2所示为传统中的汽车门框密封条的示意图,传统中的汽车门框密封条2的U型口7需要设置钢质骨架6来确保其强度和韧性,而钢质骨架6质量较大,给车辆增加负担,并且具备钢质骨架6的U型口7需要使用单独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人工调整钢质骨架6的进料位置以确保钢质骨架6在U型口7的位置,在汽车门框密封条2的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钢质骨架6偏移、U型口7宽度不足和钢质骨架6断裂等问题,产品报废率较高。并且,传统中的汽车门框密封条2包覆车身内护板5的唇边4与用于密封的海绵管3的材质不同,具有较大的色差,影响整车的美观性。
因此,希望有一种汽车门框密封条可以克服或者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汽车门框密封条,以使得汽车门框密封条安装简便、质量轻并且外观美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门框密封条,所述汽车门框密封条包括密实胶部和包覆在所述密实胶部的外侧的海绵胶部,其中,所述密实胶部的内侧设置有能够粘接在汽车门框上的粘接安装部,所述海绵胶部包括密封胶管和用于搭接在车身内护板上的海绵胶唇边。
进一步的,所述粘接安装部沿所述汽车门框密封条的一周设置,以使得所述门框密封条能够密封粘接在所述汽车门框上。
进一步的,所述粘接安装部为热敏胶带。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管包括沿垂直于所述粘接安装部的方向叠放布置的第一胶管和第二胶管。
进一步的,所述密实胶部包括设置有所述粘接安装部的安装区、被所述海绵胶唇边包覆的弧形唇边区和位于所述安装区和所述弧形唇边区之间的朝向远离所述海绵胶部的方向凸出的定位区,从而在所述弧形唇边区和定位区之间形成车身内护板容纳槽。
进一步的,所述海绵胶唇边用于搭接在所述车身内护板上的一侧设置有纤维丝。
进一步的,所述纤维丝包括能够拉断的连接颈和抽拉头,所述抽拉头通过所述连接颈连接至所述海绵胶唇边上。
进一步的,所述抽拉头包括金属芯和包覆在所述金属芯外侧的密实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门框密封条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门框密封条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并且便于安装,可通过机械设备进行汽车门框密封条的自动安装,提高汽车门框密封条的安装效率减小工人的工作强度,并且可大幅度减轻汽车门框密封条的重量,减少汽车负担,另外,门框密封条的外侧由海绵胶全面包覆,保持汽车门框密封条的颜色一致,提高整车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以使得该汽车的车身较为美观,汽车的门框密封条质量轻且安装简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设置有上述汽车门框密封条。
进一步的,所述门框密封条通过所述粘接安装部安装至汽车门框的钣金件上,所述海绵胶唇边搭接在所述车身内护板上。
所述汽车与上述汽车门框密封条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汽车门框密封条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2为传统中的汽车门框密封条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汽车门框密封条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42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