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焊接站移动平台的轨道与滚轮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5024.9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8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利;曲俊生;傅振玖;许文兵;王晓波;蒋先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2 | 分类号: | F16L1/12;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移动 平台 轨道 滚轮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铺管船焊接站移动平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海底管道铺设时焊接站移动平台的轨道与滚轮的连接结构。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海洋石油铺管起重船,其海底管道铺设速度一般为:10公里/天(海底管道外径为:6”~22”)和5公里/天(海底管道外径为:24”~48”),也就是说,对于小管径的海底管道每3.5分钟就要铺设一根,而对于大管径的海底管道7分钟铺设一根,因此,对于铺设每一根海底管道来说,每一秒钟都很关键。每一根海底管道的铺设循环过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焊接时间,另一部分为移船时间,正常情况下移船时,由于海底管道和船是相对移动的,所以无法进行焊接作业。
目前,现有焊接站移动平台的结构包括:设在底部的轨道、配合安装在轨道上的数个滚轮、设在数个滚轮上的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安装有一台千斤顶,当移船时,将千斤顶升起来,并顶在海底管道上,通过摩擦力带动工作平台随海底管道一起移动,这样,工作平台就和海底管道保持相对静止。
由于现有移动平台的轨道采用圆柱型,滚轮与轨道的接触面采用圆弧型,这样一来,滚轮与轨道的接触为弧面接触,这就对两根轨道的直度不但要求非常高,而且,两根轨道的间距也要跟滚轮的间距完全吻合,稍微有几毫米的误差移动平台在轨道上就会卡住,无法行走。即使是轨道8在制作过程中保证了制作精度,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会由于弧面接触面积小,磨损严重以及甲板等其他结构稍微变形,就会导致移动平台无法行走。并且,每次移动平台行走到每个焊接站末端后,还要靠人力将将近一吨重的移动平台推回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焊接站移动平台的轨道与滚轮的连接结构,其不仅使滚轮和轨道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即使轨道存在一定的制作误差或者由于船体甲板结构出现形变而导致轨道发生形变时,也能保证移动平台的通畅行走,大大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移动平台的故障率;而且,通过在每个焊接站的移动平台前部安装一台气动绞车,每次移动平台行走到焊接站末端时,可以通过操作气动绞车将移动平台拉回来,大大降低了焊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焊接站移动平台的轨道与滚轮的连接结构,包括:设在底部的轨道、配合安装在轨道上的数个滚轮、设在数个滚轮上的工作平台,工作平台上安装有一台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轨道采用方钢形式,滚轮采用U型槽的形式,滚轮和轨道的接触为一个平面。
所述工作平台的前部安装有一台气动绞车,当每次移动工作平台行走到焊接站末端时,通过操作气动绞车将工作平台拉回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不仅使滚轮和轨道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即使轨道存在一定的制作误差或者由于船体甲板结构出现形变而导致轨道发生形变时,也能保证移动平台的通畅行走,大大降低了使用过程中的移动平台的故障率;而且,通过在每个焊接站的移动平台前部安装一台气动绞车,每次移动平台行走到焊接站末端时,可以通过操作气动绞车将移动平台拉回来,大大降低了焊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轨道;2.滚轮;3.工作平台;4.千斤顶;5.海底管道;6.气动绞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在底部的轨道1、配合安装在轨道1上的数个滚轮2、设在数个滚轮2上的工作平台3,工作平台3上安装有一台千斤顶4,其中,轨道1采用方钢形式,滚轮2采用U型槽的形式,这样一来,使滚轮2和轨道1的接触为一个平面,不仅使滚轮2和轨道1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并且,由于滚轮2的U型槽的宽度大于轨道1的宽度,即使轨道1存在一定的制作误差或者由于船体甲板结构出现形变,而导致轨道1发生形变,也能保证工作平台3的通畅行走。
如图2所示,使用时,将海底管道5放置在工作平台3的千斤顶4及传送轮上,当移船时,将千斤顶4升起来,并顶在海底管道5上,通过摩擦力带动工作平台4随海底管道5一起移动。
上述工作平台3的前部安装一台一吨的气动绞车6,每次移动工作平台3行走到焊接站末端时,可以通过操作气动绞车6号将工作平台3拉回来。
上述气动绞车、千斤顶为现有技术,未作说明的技术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502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机蒙皮镜像铣削方法及装备
- 下一篇:一种回转体薄壁绝缘零件的车削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