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6544.1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39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0 |
发明(设计)人: | 田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福曼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顾朝瑞 |
地址: | 2141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装置,尤其涉及用于组合钻削机床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工件的钻削加工多采用人工的方式,如人工划线钻孔等等,人工操作的方式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且质量较差,同时对于一些尺寸较大且往往带有凹凸面的工件的加工,人工操作较为不便。
因此构思提供一种组合钻削机床,其中在工件的上下料环节构想采用一种自动的输送装置代替繁杂的人工操作,方便上下料输送及加工定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可靠性较高的输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其可靠性较高,便于上下料输送及加工定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机架及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架上的输送带传动机构及预压紧装置,所述输送带传动机构包括引导输送带机构及主输送带机构,所述引导输送带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电机、第一主动带轮、第一从动带轮、第一张紧轮及引导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电机带动所述第一主动带轮,所述引导输送带连接所述第一主动带轮及所述第一从动带轮,所述第一张紧轮滚动抵持所述引导输送带;所述主输送带机构包括第二输送电机、第二主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第二张紧轮及主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电机带动所述第二主动带轮,所述主输送带连接所述第二主动带轮及所述第二从动带轮,所述第二张紧轮滚动抵持所述主输送带;所述引导输送带衔接所述主输送带,所述主输送带的尾部对应衔接有支撑滚轮组,所述预压紧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输送机架上方的高度可调的压轮及设置在所述主输送带下方旁侧的顶紧气缸,所述输送机架上设有导杆,所述导杆上设有可移动调节位置的夹座,所述夹座的底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调节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所述压轮,所述顶紧气缸的活塞杆上端连接有高度调节块。
考虑到传动距离过长会造成支撑性能及稳定性能的下降,因此将输送带传动机构设置成多段的形式,先引导进入,再主传输,加工时预压定位,并增加支撑滚轮组保证其支撑性能及稳定性能。这种结构的输送装置,其可靠性较高,方便了上下料输送及加工定位,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输送装置在一种组合钻削机床中应用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齿条的局部特征放大示意图;
图3为输送装置的立体放大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钻孔装置的立体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输送装置应用在一种组合钻削机床中。如图1所示,该组合钻削机床,包括机架10,机架10上设有平移装置20,平移装置20的两端分别设有可移动的输送装置30,平移装置20上位于输送装置30之间设有可移动的钻孔装置40,该输送装置30的输送方向与平移装置20的移动方向垂直,输送装置30包括输送机架31及设置在输送机架31上的输送带传动机构32及预压紧装置33,钻孔装置40包括装夹装置41及竖直向上运动的钻孔机构42,机架10的顶端设有横梁50,横梁50上设有可沿横梁50移动的下压装置60。
机架两端的输送装置便于工件的上机,通过预压紧装置先固定位置,再通过装夹装置及下压装置进一步稳固,钻孔机构进行钻孔加工,各个机构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可以独立安装更换,且自动化程度较高,同时平移装置提供了灵活适应工件加工位置及尺寸的能力,从而提升了对工件的加工能力。
结合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平移装置20包括相互平行的两组导轨21,两组导轨21分别设置在机架10的两侧,靠近其中一组导轨设有平行的齿条22,齿条22具有上行齿221及下行齿222,输送装置30的底部具有与导轨21滑动配合的滑座34及与上行齿221滚动啮合的行走齿轮35,输送装置30的旁侧固定安装有调节齿轮36,调节齿轮36通过手轮带动并与下行齿222滚动啮合。两侧的输送装置可根据需求灵活调整间距。
结合图1、图2及图5所示,钻孔装置40的钻孔机架43与导轨21滑动连接,钻孔机架43旁侧安装有与上行齿221滚动啮合的调位齿轮箱431。钻孔装置根据工件的需求可灵活调整加工位置及装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福曼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福曼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65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棘轮驱动式圆轴上料机构
- 下一篇:进给丝杠间隙补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