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杠铃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27994.2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8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林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振(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21/075 | 分类号: | A63B21/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 11375 | 代理人: | 张辉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杠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杠铃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杠铃片多采用橡胶片和金属材质的芯板组合,金属材质的芯板嵌入橡胶片再通过紧固件紧固,由于杠铃在使用过程采用上下来回托举,使用者在举起放下时并不是直接放在地面而是直接泄力放掉杠铃,杠铃在摔落过程中,橡胶片容易形变,长期累积出线不可逆变形,芯板和橡胶片之间容易出现缝隙,继续使用杠铃片就会很快损坏,减少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寿命长,防止长期使用出线橡胶片脱落损坏的杠铃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杠铃片,包括杠铃片本体、左芯板和右芯板,杠铃片本体左右两侧的中心位置均设有沉孔,所述的左芯板和右芯板分别从两侧嵌入并压紧在杠铃片本体的沉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铃片本体的沉孔与左芯板压紧接触的面为第一压紧接触面,所述的第一压紧接触面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的左芯板与杠铃片本体的沉孔压紧接触的面为第二压紧接触面,所述的第二压紧接触面上对应第一压紧接触面上的第一凸起位置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压紧接触面的第一凸起与第二压紧接触面的第一凹槽配合形成第一防脱部件,所述的右芯板与杠铃片本体之间的第二防脱件与第一防脱件结构相同,所述的左芯板和右芯板通过紧固件与杠铃片本体紧固。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凸起采用围绕杠铃片本体的至少一个整个的环形凸起、环形阵列分布的分散凸起或者分散在杠铃片本体上的分散凸起,所述的第一凹槽在对应第一凸起的位置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凸起的截面形状采用三角形、弧形、方形、梯形或者圆台形,所述的第一凹槽的形状与第一凸起的形状相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芯板和右芯板采用法兰盘形状,中间有可插入杠铃杆的第一通孔,所述的杠铃片本体中间设有与第一通孔同轴心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紧固件采用内六角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的杠铃片本体采用橡胶或者塑料。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凸起和凹槽的配合有效的防止芯板和橡胶片在摔落过程中产生缝隙问题,防止芯板和橡胶片的错位,提高杠铃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橡胶片本体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左芯板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橡胶片本体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橡胶片本体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左芯板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如图1至3所示,包括杠铃片本体10、左芯板20和右芯板30,杠铃片本体10左右两侧的中心位置均设有沉孔11,所述的左芯板20和右芯板30分别从两侧嵌入并压紧在杠铃片本体10的沉孔11内,所述的左芯板20和右芯板30采用法兰盘形状,中间有可插入杠铃杆的第一通孔21,所述的杠铃片本体10中间设有与第一通孔21同轴心的第二通孔12,所述的杠铃片本体10的沉孔11与左芯板20压紧接触的面为第一压紧接触面13,所述的第一压紧接触面13上设有第一凸起14,所示的第一凸起14采用单个环形凸起,所述的左芯板20与杠铃片本体10的沉孔11压紧接触的面为第二压紧接触面22,所述的第二压紧接触面22上对应第一压紧接触面13上的第一凸起14位置设有第一凹槽23,所述的第一压紧接触面13的第一凸起14与第二压紧接触面22的第一凹槽23配合形成第一防脱部件,右芯板30与杠铃片本体10之间的第二防脱件与第一防脱件结构相同,左芯板20和右芯板30再通过紧固件与杠铃片本体10紧固,凸起和凹槽的配合加固了芯板与橡胶本体之间的连接,有效的防止在摔落过程中芯板与橡胶本体的错位问题,解决了摔落过程中芯板与橡胶本体容易产生缝隙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4可以采用单条环形凸起,也可以采用多条环形凸起,可根据具体受力情况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中,紧固件优选采用内六角螺栓,也可以采用其他紧固件,杠铃片本体10采用橡胶或者塑料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接触面13上设有第一凸起14,第一凸起14采用环形阵列排列的多个凸起,第一凹槽23的位置与第一凸起14相对应,也可以采用整个环形的凹槽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振(厦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宝振(厦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279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挂臂式可调篮圈高度的篮板
- 下一篇:医疗器械引流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