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0032.2 | 申请日: | 2014-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3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周烨;毕德灵;吴晨;高帅;张天宇;夏荔;赵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山西科贝律师事务所 14106 | 代理人: | 陈奇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液回退 劈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掌子面的注浆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在开挖软岩地质隧道时所使用的隧道掌子面的注浆系统。
背景技术
在隧道施工中,当遇到软岩地质情况时,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采用单液超前注浆加固掌子面前方围岩,这种处理方式存在浆液凝固时间较长,不能较好控制注浆范围,特别是在渗透系数较小的砂岩内浆液不能有效扩散;二是采用超前双液注浆,这种注浆方法具有浆液凝结速度快,可迅速达到围岩加固的目的,但在渗透系数较小的砂岩内也存在浆液不能有效扩散的问题,还存在成本较高的缺陷;三是采用帷幕注浆,对隧道进行全断面注浆,但这种施工方式存在施工工艺繁琐,施工进度缓慢和成本较高的问题。以上三种注浆方法在处理富水粉细砂流塑状地层时,由于粉细砂渗透系数较小,围岩内含有大量积水,浆液不能得到有效扩散的问题更加严重,导致注浆改良围岩的目的无法达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系统,解决了在处理富水粉细砂流塑状地层时注浆改良围岩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一种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系统,包括隧道掌子面,在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围岩中设置有长注浆管,在长注浆管的前端形成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长注浆管的后端联接有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浆液注浆机,在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围岩中还设置有短注浆管,短注浆管的前端注浆形成回退劈裂注浆体,在短注浆管的后端联接有劈裂注浆体浆液注浆机。
长注浆管的长度为6米,短注浆管的长度为4米,长注浆管与短注浆管沿掌子面开挖轮廓线外侧间隔设置,间隔间距为0.2-0.5米。
本实用新型基于富水粉细砂流塑状地层围岩,结合劈裂注浆理论,通过大量的工艺试验,采用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的方法,达到了注浆范围可控和围岩劈裂挤密效果好的目的,使围岩稳定性得到有效改良,降低了施工难度及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长、短注浆管在隧道掌子面上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双液回退劈裂注浆系统,包括隧道掌子面1,在隧道掌子面1前方的围岩6中设置有长注浆管2,在长注浆管2的前端形成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3,长注浆管2的后端联接有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浆液注浆机7,在隧道掌子面1前方的围岩6中还设置有短注浆管4,短注浆管4的前端注浆形成回退劈裂注浆体5,在短注浆管4的后端联接有劈裂注浆体浆液注浆机8。
长注浆管2的长度为6米,短注浆管4的长度为4米,长注浆管2与短注浆管4沿掌子面开挖轮廓线外部间隔设置,间隔间距为0.2-0.5米。
在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富水粉细砂流塑状围岩中,打孔将6米长的长注浆管2放入,开动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浆液注浆机7将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浆液注入到长注浆管前方的围岩内,使其形成厚度2至3米的止浆墙,然后打孔将4米长的短注浆管4放入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后方的围岩内,开动劈裂注浆体浆液注浆机8注入劈裂注浆体浆液,该劈裂注浆体浆液向前喷射遇到注浆有效范围控制区域层3后向后回退形成劈裂注浆体,从而达到富水粉细砂流塑状地层围岩加固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00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捷式液压单体支柱防倒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型高水头地下井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