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直排烟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1926.3 | 申请日: | 2014-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7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炜东;李承燕;李方刚;吴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碧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45/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刘乃东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顺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厂 烟气 脱硫 吸收塔 烟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烟气脱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直排烟囱。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厂烟气湿法脱硫采用吸收塔直排烟囱,脱硫后的烟气采用湿烟囱排放是近年来湿法脱硫取消GGH换热器后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它节省了换热器的投资(大型换热器的投资甚至达几千万之巨,换热器的阻力约1000Pa),降低了增压风机的费用及能耗,更进一步减少了净烟道及附属挡板门等设备的投资,从而大大降低了湿法脱硫的成本。采用直排烟囱后,其防腐措施可以和吸收塔一样,也可以直接采用玻璃钢耐腐蚀材料。直排烟囱技术成熟、占地小、流程简洁、投资维护费用低,适用于新建、改建工程,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但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烟流扩散问题。风洞试验表明:在烟囱出口处,当烟气流速高于该高度风速的1.5倍,即20~30m/s时,且排烟温度在100℃以上时不会发生烟流下洗。烟流下洗不仅会腐蚀烟囱内的材料,而且减弱了烟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烟囱的外径过大,会在其下风侧产生较大的低压区,因此,有多个内烟道的烟囱,其发生烟流下洗的可能性较单烟道大。湿烟囱排放的低温烟气抬升小,垂直扩散速度低,容易出现烟流下洗。(2)烟羽的黑度测量问题。湿法脱硫排放烟气的透明度主要受飞灰颗粒物、液滴和酸雾的影响,造成烟气不透明的主要物质是NO2。饱和热烟气离开烟囱后温度下降,形成水雾,这种含有较多水分和其他结晶物质的白色烟气会降低烟气的黑度,使测得的烟气黑度不能真实地反映污染情况。(3)烟气携带冷凝物的问题。直排烟囱由于路径较短,冷凝物在烟囱壁滞留回流的量减少,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被烟气带出的量增加,这些被重新带出的液滴直径通常在1000~5000μm,其带出量取决于烟囱壁面的特性和烟气流速。
烟流下洗和冷凝物带出形成了“烟囱雨”。由于脱硫后净烟气,仍含有少量的SO2,SO3以及灰尘等有害成分,“烟囱雨”的出现会带来新的污染问题。
现有技术中有的烟囱采用图1所示的结构中,图中A-A截面为应力最集中的截面,上部根据载荷分布情况采用塔架式样、自力式、拉索式等加固结构,同时塔体段还需要增加壳体加强筋,结构复杂,质量重,容易出现烟囱雨现象,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直排烟囱;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后,锥形筒体使得烟囱段重心明显下移,增加了整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了烟气的出口流速,具有更高的抬升高度及扩散能力,增加了除雾装置及冷凝液返流装置,解除了烟囱雨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湿烟气直排烟囱,减少冷凝物的带出量,减轻避免“烟囱雨”的出现,同时具有降低投资,节省能源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厂烟气脱硫吸收塔直排烟囱,包括烟囱,所述烟囱采用锥形筒体结构,所述锥形筒体下部通过中间锥形筒体与吸收塔过渡连接,所述锥形筒体内腔的上部设有除雾装置,所述锥形筒体顶部开口外侧设有冷凝液回流装置。
所述冷凝液回流装置包括环形折板、加强筋、回流管、塔壁,所述括环形折板与塔壁外表面连接,环形折板下端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与塔壁外表面连接,环形折板内侧设有回流口,回流口与回流管的入口连接,回流管出水口伸进塔壁的内腔。
所述除雾装置包括冲洗水管、丝网除雾器、筒体、导流管、回流管、塔壁、环形板、排水管,包括环形板、筒体,环形板的外圆柱面与塔壁内表面连接,环形板的内圆柱面与筒体连接,筒体的上端设有丝网除雾器,丝网除雾器下部与导流管连接,导流管下端与回流管连接,环形板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排水管连接,丝网除雾器上部设有冲洗水管,冲洗水管与塔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圆锥形锥度烟囱,重心低,支撑面积大,稳定性好。上部承受风阻减少,降低了钢结构投资,同时采用上面细,下面的粗,烟气流通面积减小,烟气流速保持不变或甚至增加,可以防止烟气倒流现象;圆锥形烟囱有利于保证烟囱内为负压,从而降低风机压头,降低能耗,对于湿烟气,增加了其动能,增加了烟气抬升高度及扩散能力,避免了现有技术的结构中由于上下一样粗存在的烟气在其内流动流速小、散热后体积减小,烟囱出口烟速降低而发生的倒风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碧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碧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19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