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立管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32379.0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99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潮湖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李淑凤 |
主分类号: | B62K21/18 | 分类号: | B62K21/18;B62J9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关于自行车立管显示装置,其是应用于自行车立管上的显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能够达到简易置放显示装置的立管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透过人类的踩踏驱动前行,属于最能节省能源又能代替双脚步行的代步工具,虽然现今有各式各样使用能源低的交通工具问世,但仍比不上自行车的轻盈灵巧,且骑乘自行车更可达到运动健身的功效,故现今仍有很多人们喜爱骑乘自行车,使自行车仍然风行于世。
同时也随着科技的进步,自行车骑乘者的配备则愈来愈多,诸如秒表器、定时器、计速器等种类不胜其繁,但这些配备都必须放置于自行车的把手上,相当不方便且不整齐,更甚者容易造成骑乘者在使用上的紊乱;
另外,类似计速器这种装置都是以装置在骑乘者的正前方以利骑乘者在骑乘时的方便注视,以免发生危险,如果利用另设的绑固装置将计速器绑固在自行车的把手上时,则不仅要考虑到其绑固的安定性如何,而且也相当不美观。
为此,市面上有许多能将显示装置安装于自行车把手上的装置,请参阅中国台湾申请专利公告号M258032『自行车显示组件之定位结构改良』,其主要在自行车的立管近顶端横向设置一束管,立管位于束管的顶面固设一辅助件,辅助件一端具有一锁片,锁片得以锁固于立管顶端,且锁片两侧分别延伸出一肋板,两肋板自由端具有一柱体,柱体得以供一束夹夹设,束夹的顶面具有一滑座,滑座得以供一显示元伴滑设定位;借此,令显示组件装设后可与骑乘者的视线保持同一直线,使得骑乘者观看显示组件内的数据时,不会产生视线偏移,深具骑乘安全性。
然而,上述的现有技术虽然可免用绑固组件将显示组件绑覆于把手上,但利用该定位结构不仅额外造成骑乘者的成本增加,而且也增加整体的重量,更甚者造成极大的复杂性,例如拆装的不容易等的弊端也是相当不具实用性。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投入许多时间进行相关研究,并加以比较各项产品的优劣,且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并历经多次实验与测试,而终于推出一种改善上述所说明缺失的『自行车立管显示装置』,以符合产业所需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使用绑固组件固定显示组件于把手上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自行车立管显示装置,其成本低,重量轻,达到简易置放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立管显示装置,其包括一立管及一显示装置,且该立管两端可分别固定于把手及前叉,其中:该立管为一空心管体,且立管设有一槽孔,而另设有一补强部,且与管体间形成一容置部,供容设显示装置;而显示装置至少具有一显示信息的LCD屏幕、选择按键及确认按键,且显示装置内设有一储放空间以利装设电源,且显示装置放置入容置部内时,其显示装置突出于槽孔的管体外。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例技术特征,是补强部在该槽孔与空心管体周缘形成的实心结构补强体。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例技术特征,是补强部可在该槽孔与两侧管体间形成一实心结构的补强体。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例技术特征,是补强部为另设的补强件,该补强件的材质硬度大于空心立管的材质硬度,并使得该补强件可以设置在空心立管的槽孔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成本低,重量轻,达到简易置放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管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管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管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管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管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立管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立管 11管体 12槽孔
13、131、132补强体 14容置部
20显示装置 21LCD屏幕 22选择按键
23确认按键 24储放空间 25电源
30补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李淑凤;,未经陈李淑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7323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下踩踏式自行车
- 下一篇:方向盘动力自行车